#大牛市真的要来了吗?# 最近A股连涨多日,上证指数甚至站上3600点,成交量也明显放大,市场情绪确实火热。但仔细看,这波上涨更像是“政策+资金”的合力推动:一方面,反内卷政策缓解了企业压力,基建投资(比如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带动了周期股,金融开放(如国泰君安获批虚拟资产牌照)激发了券商热情;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回流,叠加居民储蓄向股市转移,场外资金正加速进场。不过,这种“普涨”背后也有隐忧——比如7月23日沪指冲高回落,显示3600点上方压力不小,而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地缘政治风险犹存,都可能让市场波动加剧。
有意思的是,这场“牛市讨论”里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底层技术的崛起。无论是券商的活跃,还是创新药、AI算力的异动,最终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支撑——半导体。想象一下:AI大模型需要更强大的芯片,电动车智能化推动车规级芯片升级,而数据中心扩容又倒逼存储器和光模块迭代。这些需求正在从“概念”转向“落地”,而A股半导体产业恰恰卡位了多个关键环节。比如,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已打入国际产线,国产SiC功率器件在电动车中加速渗透,甚至RISC-V架构的本土化应用也在提速(珠海等地已推出补贴政策)。更关键的是,国家大基金三期明确聚焦光刻机、EDA等“卡脖子”领域,地方政策(如上海千亿母基金)也形成协同效应,这种“中央+地方+资本”的三级支撑,正在重塑产业链格局。
如果把视角拉长,半导体板块的吸引力在于它既是“技术跃迁”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国产替代”的核心战场。短期内,AI服务器、车规芯片的需求爆发会持续推升细分赛道景气度;中长期看,随着制程突破(如14nm以下国产化)和材料设备的自主可控,整个产业的盈利空间有望打开。对于投资者而言,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不仅能分享技术红利,还能捕捉到产业链“从无到有”的成长逻辑。毕竟,在这场“慢牛”博弈中,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提前布局底层技术的人。$华泰紫金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型发起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