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半个月,高校圈在芯片领域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看得人很是振奋。10月15号,清华大学的团队搞出了快照光谱成像芯片,叫“玉衡”,据说在高精度成像测量这块迈了一大步,论文还发在了《自然》上。更早几天,10月10号,上海交大和另外几家单位的科研人员,解决了光信号在芯片上的激发和分离问题,这对下一代光子芯片很重要,能做得更小、更快还更省电。
还有北京大学10月13号也有新成果,他们的团队做出了模拟矩阵计算芯片,精度能和数字计算比一比了。复旦大学更早些,10月8号就宣布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的闪存芯片,把存储速率的难题给破了。这些高校的突破不是孤立的,背后其实是整个芯片行业技术迭代的大趋势,难怪有领先的光芯片厂商最近走势不错。
光看实验室里的突破还不够,资本市场的动向更能说明问题。我查了下最近的数据,科创芯片相关的ETF资金流入很明显,有只ETF近8个交易日里有6天都在吸金,加起来差不多26个亿,近3个月的规模涨了71亿多,份额也在快速增加。而且成交也挺活跃,有只ETF盘中一天就能成交21亿多,换手也不低,说明资金对这个板块的关注度确实在上升。
行业层面的信号也很清晰。有观点认为,现在产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向上周期,一方面是AI、消费这些下游需求在变好,另一方面国产化的速度在加快。更有意思的是,行业里最近并购动作不少,从材料、设备到封装、设计各个环节都有,企业要么靠并购扩大规模,要么完善产业链,整个行业的格局在慢慢重塑,龙头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从需求端看,增长的底气也很足。就说车规级芯片,预计今年市场规模能突破800亿美元,智能驾驶对高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块的供应链都在重新布局。AI那边更不用说,算力需求一直在涨,从云端到边缘端,都离不开支撑,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拉动。而且宏观环境也有支撑,现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很强,对芯片这种需要长期资本投入的行业来说,融资环境宽松肯定是好事。
我个人判断,这个板块后续还有不少催化因素。首先技术转化会加快,高校的科研成果不会一直躺在实验室里,后续慢慢落地到产业端,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量。其次并购整合会持续,行业集中度提高后,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更稳定,估值也有修复空间。还有就是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AI、智能汽车这些赛道的增长才刚开始,对芯片的需求会是长期趋势,不是短期脉冲。
不过话说回来,这行确实不好做投资。技术迭代太快了,今天还是主流的技术,可能过半年就落后了,而且行业周期波动也大。就算知道行业整体在往上走,要选对具体哪家公司也太难了,踩错技术路线或者周期节奏,很容易跑输市场。这种时候,指数化布局其实是更稳妥的办法,能把整个板块的机会都把握住。
比如$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 (021608)就挺合适,它跟踪的是科创芯片指数,相当于把行业里的头部公司一键打包了,核心企业都在里面,前十大权重股加起来占了指数六成左右,都是国产化环节里最有话语权的选手。业绩表现也很亮眼,近三个月涨了49.87%,半年下来是49.02%,要是持有一年,涨幅能到67.39%,从成立到现在收益已经达到142.29%了,对不想费心思挑个股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个省心的选择。#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接下来你会如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