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机构分析,海外头部云厂商的增长势头确实亮眼,这直接带动了资本开支的往上调整,AI 基础设施建设在加速推进,对国内那些深度参与海外算力产业链的公司是明显利好,比如光模块领域的企业。拿具体数据来说,25 年二季度,谷歌云收入 136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2%,手里的积压订单更是达到 1060 亿美元,同比涨了 38%,环比也有 18% 的增长;亚马逊 AWS 收入 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5%,积压订单差不多 1950 亿美元,同比增幅 25%。跟着这波增长,谷歌和亚马逊的资本开支同比分别增加了 70% 和 90%,这背后的产业链需求不用多说了。
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下,海外制裁加上安全方面的考量,国产算力的渗透率肯定要快速往上走。中美关税谈判的背景里,咱们对美芯片提出的反倾销、反歧视、反垄断 “三连击”,这肯定会让芯片的国产替代节奏再快一步。就像本月 18 到 20 号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提到会在 26 年一季度到 28 年四季度陆续推出昇腾 950PR、950DT、960、970 芯片,梯队布局很清晰。央视上周也说了,阿里新一代 AI 芯片不少重要参数已经能和英伟达 H20 比肩了。根据测算,今年国产算力芯片渗透率大概在 20% 到 30%,明后年有望超过 50%,这个提升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科创芯片板块近期吸金不断,行情上,科创芯片指数最近表现也不错,9 月 22 号当天涨了 4.92%,9 月 17 到 23 号这几天整体呈现稳步上行的态势。基本面更不用愁,科创板 120 家集成电路公司上半年营收合计 1600.43 亿元,同比增长 24%,归母净利润 131 亿元,同比增幅更是达到 62%,寒武纪连续两个季度盈利,海光信息上半年净利润首次突破 10 亿元,合同负债还涨了 2.4 倍,业绩兑现能力越来越强。还有中微公司最近刚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新品,北方华创上半年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收入都超过 50 亿元,设备端的突破很亮眼。
我觉得后续的催化点还不少。机构分析说,先进封装是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颈的关键,现在华为、寒武纪这些企业都在加速迭代,供应链配套也在跟上,这一块的产能扩张需求会很迫切。2026 年不仅有华为新芯片落地,国内先进逻辑和存储的投资也会持续,像中芯国际、华虹都在募集资金,长鑫也启动了上市辅导,设备国产化率预计能提升 6 个百分点到 29%。另外,AI + 终端的爆发也值得期待,AIPC、AI 手机这些产品会大规模应用,世界集成电路协会也说 2025 年初大模型会进入新阶段,算力和存力需求还会增加,叠加现在芯片库存处于低位,2025 年很可能迎来需求、产能、库存的共振上行。
敏锐捕捉这一时代机遇,$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 (A 类代码:021607 / C 类代码:021608)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投资者布局中国芯片半导体核心资产的高效工具。该基金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准定位与纯粹聚焦 —— 它紧密跟踪科创芯片指数,一键打包指数成份股中的科创板本土芯片龙头。这些企业不仅代表了国内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的最高水平,更因其科创属性,持续享受研发投入转化、国产化浪潮和政策护航带来的成长加速度。优异的业绩表现是实力最有力的证明。多阶段业绩表现优异,近 1 周上涨 6.62%,近 1 月上涨 16.61%,近三月上涨 57.944%,近 6 月上涨 49.00%,近 1 年上涨 164.66%,成立以来上涨 143.14%!对于想布局芯片赛道又不想纠结个股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工具确实省了不少事。#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