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创新成为近一年来市场的反弹主线,科创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 11 日,科创主题基金近一年平均净值增长接近一倍,其中芯片细分方向更成为了上涨的 “领头羊”。
芯片股正在走向长牛,一方面,贸易摩擦的阴影实实在在笼罩着。四月份开始,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已经拉开序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未来针对国产科技产业的限制只会越来越严苛,范围可能更广,手段可能更狠。
芯片作为现代工业的 “粮食”,是绝对的关键领域。过去几年,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依赖进口的风险。现在,无论是产业现实还是市场选择,“国产替代” 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生存之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关支持力度肉眼可见地持续加码,就是要推动整个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设备、材料的全面自主化。这种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企业,特别是那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真正能扛起替代重任的龙头公司,其成长空间是巨大的。最近看到不少企业订单数据亮眼,有的公司三个月新签订单就同比增长超 80%,其中大部分都来自 AI 算力相关领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在落地。
另一方面,AI 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尤其是像 DeepSeek 这样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的出现,彻底打开了中国科技资产的想象力天花板。现在真的是 “万物皆可 AI+”,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到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AI 的渗透无处不在。但所有这一切 “+” 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基础设施 —— 算力。而算力的核心载体,就是芯片!无论是训练大模型需要的顶级 GPU,还是各种终端设备里运行的 AI 芯片,需求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数据显示,AI 芯片市场规模今年已经突破千亿,其中专用芯片在推理场景的应用占比持续提升,单位算力成本比通用芯片低 30%-40%,这种性价比优势正在加速行业替代。AI 的快速发展,直接为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最强劲的增长动力。
所以,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加上 AI 驱动的巨大增量需求,这两股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升着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景气度。行业确实已经从 2022-2023 年的低谷走出,进入了明确的复苏和上行周期。接下来几个季度,行业催化事件不会少。技术迭代、订单落地、重要展会都可能成为板块表现的催化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选择个股难度不小,通过指数化工具布局整个赛道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想布局这个赛道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 ,A 类代码 021607,C 类 021608。这只基金紧密跟踪科创芯片指数,前十大重仓股里有寒武纪这样的龙头企业,在芯片设计、设备等核心环节布局深入。从近期表现看,这只基金弹性不错,近一周上涨 8.00%,近一个月涨幅 27.89%,三个月达到 45.33%,近一年更是实现了 135.74% 的增长,在同类产品中也处于前列。在当前行业上行周期中,这样的工具型产品或许能帮助投资者更精准地捕捉半导体产业的成长红利。#锂电产业链爆发 宁德时代涨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