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投资大咖秀】解读三季报:大科技》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人工智能终端应用的多个热点领域。首先介绍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可达2万亿元,定价取决于功能覆盖范围。其次分析了三类企业的优劣势,指出汽车厂商转型具备技术迁移优势。随后讨论了端侧芯片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规模达800亿美元;同时介绍了AI眼镜等新兴产品的爆发潜力。最后强调了投资者需关注技术突破、政策红利和场景爆发三大主线,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终端设备的投资机会。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朱晓彤提到人形机器人产业表现良好,国内外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产业链参与者扩容明显。从零部件到应用场景,各环节都在积极推进。趋势领航产品主要配置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景气度高的板块,长期看好其发展前景。王森补充了国内外最新动态,包括新兴公司上市和小鹏的最新进展。
2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朱晓彤分析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认为当前特斯拉预计2027年出货50万台,若价格降至30万,市场空间可达3000亿。长远看,若出货量达千万台,价格降至20万,市场空间将达2万亿。未来若普及至每人一台,市场空间可能超过消费电子。定价取决于机器人功能,若能覆盖90%人类工作,30万价格合理。
3 机器人定价取决于功能范围。
朱晓彤分析了机器人定价逻辑,指出其价值取决于功能覆盖范围而非单纯成本。他以家政服务为例,说明若机器人能替代月薪1万的家政服务,家庭可能愿意支付20万购买。他提到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玩家分为三类:汽车厂商(如特斯拉、小鹏)、专注机器人领域的初创企业(如Figure),以及未提及的第三类企业。
4 三类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朱晓彤对比了三类企业的优劣势:新兴企业底子薄但机构年轻有创意;科技巨头在大模型上有积累但缺乏硬件经验。机器人硬件主要包括线性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等零部件来实现机械运动,软件则依赖大模型算法和芯片。重点介绍了第一类企业和第三类企业的特点。
5 朱晓彤分析人形机器人和端侧芯片发展。
朱晓彤首先介绍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车企业转型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情况,指出智能驾驶技术迁移和零部件共用是主要原因。随后他讨论了端侧芯片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中的重要性,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已较成熟,未来将在物理世界呈现百花齐放的终端应用,如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6 AI眼镜市场增长迅速。
朱晓彤指出,全球AI眼镜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二季度出货量达200万台,同比增长50%-60%,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1000万台。他提到Meta和阿里等企业推出的智能眼镜具备显示、实时翻译等功能,并举例说明AR眼镜在导航和购物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潜力。朱晓彤认为AI眼镜是人工智能应用中具有爆发性的产品,可能在未来实现破圈。
7 端测芯片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朱晓彤介绍了端测芯片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汽车等终端设备。他提到端测芯片具备连接、AI算力和边缘计算能力,能实现本地计算,并追求高性能低功耗。此外,他还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端测芯片,如音频信号处理芯片、图像处理芯片、连接芯片等。
8 端侧芯片市场快速增长。
朱晓彤分析了端侧芯片的特点,强调其低功耗与计算能力的平衡。他指出,端侧芯片市场规模2023年约120亿美金,预计2024年突破200亿美金,复合增长率超30%。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800亿美金,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9 端侧芯片投资需关注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
孙总分析了端侧芯片与云端芯片的市场差异,指出端侧芯片应用多元,未来3-5年将逐步体现红利。他建议投资者关注技术突破、政策红利和场景爆发三条主线,布局具有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并留意政府政策支持。
10 人工智能赋能终端设备带来投资机会。
朱晓彤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物联网设备中的革命性升级,强调了政府对该产业的推进。他提到AI赋能现有消费电子设备和新兴产品如AR眼镜的投资机会,并介绍了构建高景气赛道、技术壁垒和生态卡位的三维选股框架。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