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因AI而更强。”
在11月11日于苏州召开的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上,江苏省省长刘小涛的这句总结,或许精准地定义了江苏在AI时代想要抓住的新机遇。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围绕着一个关键缩写——OPC。
什么是OPC?它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工业标准,而是 “个体专业公司”。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单人+AI即公司”的全新创业与工作模式。
一场大会,一个风向标
这次以“AI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大会,规格之高,从省长的亲自出席与致辞便可见一斑。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人工智能,尤其是其催生的新生产关系模式,已成为江苏在“十五五”期间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大会上,一系列重磅载体揭牌: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低空航空器展销中心、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但最引人遐想的,还是苏州市OPC服务联盟的成立以及那份响彻会场的《全球人工智能OPC发展苏州倡议》。
这仿佛在宣告:江苏,特别是苏州,不仅要拥抱AI,更要成为孕育“一人公司”这片未来的热土。
OPC:一个人,就是一支“超级团队”
省长刘小涛在致辞中阐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AI正在推动“单人+AI即公司”的OPC模式加速落地。他呼吁,要加快AI智能体开发应用,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跨学科、可扩展的“超级团队”。
我的理解是,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创业逻辑。
过去,你想开一家公司,需要组建团队——找程序员、设计师、市场专员、财务、法务……这背后是巨大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沟通内耗。
而在OPC模式下,一个创业者,可能只需要一个AI助手。这个AI,就是你的首席技术官,能帮你写代码、建网站;是你的首席设计师,能生成海报和UI;是你的市场分析师,能洞察行业报告;是你的文案策划,能撰写营销内容……
这,就是“单人成军”。
AI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你公司里那个永不疲倦、全知全能、且零薪水的“核心员工”。它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风险,让个体的专业知识、创造力和判断力,得以通过AI这个“力量倍增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商业能量。
江苏的底气:为何是这里?
中国各地都在发展AI,为何江苏,特别是苏州,敢如此高调地押注OPC模式?
刘小涛省长点出了江苏的四大底气:
1. 丰富的算力与数据储备:OPC离不开“柴火”,算力就是AI的“电能”,江苏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
2. 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强大的产业链,能让OPC的创意快速找到落地生产的路径。
3. 多元的应用场景:无论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还是文化创意,江苏庞大的产业体量本身,就是OPC模式最佳的“试验场”和“客户群”。
4. 高素质人才支撑:遍布全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OPC最潜在的“主角”。
从我个人的视角看,江苏此举非常聪明。它没有仅仅去追逐训练“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而是另辟蹊径,聚焦于AI的应用层和生态层。它要做的,是成为全球“超级个体”创业者的平台和沃土。这一定位,与江苏务实、注重实体经济的基因高度契合。
未来已来:我们将走向何处?
大会上,数字人“苏意”的推介,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象征: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正在模糊,AI实体正成为我们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而OPC模式的兴起,可能预示着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
就业形态变革:“公司+雇员”的传统模式,可能会与“平台+个人”的OPC模式长期并存,甚至后者会愈发壮大。
价值创造方式变革:个人的价值不再完全依附于组织,而是取决于其驾驭AI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竞争力重构:未来的城市竞争力,或许不在于有多少世界500强总部,而在于它培育和吸引了多少充满活力的OPC。
总而言之,江苏的这次大会,不只是发布了一些政策和规划,它更像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言”。它试图告诉我们,AI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次生产关系的解放。它承诺了一个“让每个人因AI而更强”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一个伟大的创意,加上一个强大的AI伙伴,就可能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这条路充满挑战,比如知识产权归属、收入稳定性、社会保障等配套问题。但江苏已经旗帜鲜明地吹响了号角,要为这些“单人军团”打造最友好的生态。这盘大棋,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好心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科技小登大揭秘#
#券商价值重估行情:板块低估低配#
#治理内卷式竞争!国资委带头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