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3800亿AI基建计划再加码,国产AI生态迎来螺旋式上升新机遇。
截至2025年9月24日,AI人工智能板块上涨超2.0%,最新价报2.184元,年初至今涨幅已达68%。这一表现得益于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宣布的重大消息:阿里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随着国产AI生态不断完善,近期国内AI人工智能产业链明显加速,无论是大模型、算力还是应用,都有望出现螺旋式上升。
01 阿里加码AI基建,股价应声大涨
在9月24日举行的2025云栖大会上,吴泳铭表示“行业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超预期”。他透露,阿里正在积极推进3800亿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这一表态引发市场热烈反应。截至当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大涨9.16%,报174.0港元/股,创下近四年来新高。
阿里云的投入规模令人瞩目。对比2022年这个生成式AI的元年,吴泳铭预测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全球AI的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算力和研发投入”。
02 国产AI生态完善,产业链全面加速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完整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100家,全球占比约15%。
在技术层面,国产大模型数量迅猛增长。截至2025年7月,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居世界首位。生成式AI产品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阿里云在本次云栖大会上展示了强大技术实力,一次性发布了七款通义大模型,包括通义千问家族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Qwen3-Max。该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展现了国产大模型的竞争力。
03 算力需求爆发,资本开支创新高
全球AI算力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透露,Tokens的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亿美元。
这一趋势在各大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计划中得到体现。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全球11大超大规模云端厂商的资本支出将上调至44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56%。
亚马逊、Alphabet、Meta和微软这四大美国云端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预计在2025年合计达到3590亿美元,同比增长57%。
不仅国际巨头,国内算力建设也在加速。阿里云推出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其高性能网络HPN8.0能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连接起来。阿里云还升级了智能计算灵骏集群,在万卡规模下网络带宽利用率超过99%。
04 应用场景拓展,AI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技术成熟,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融入各行各业应用场景。在医疗领域,浙江某医院建设全景智能医院,通过AI大模型每天从3万多份检查报告中自动解析筛选出高风险患者。
在制造业,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数控系统,让工业母机的操作精度在微米级基础上再提升30%。
AI PC等智能终端也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I PC、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目前已占到联想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30%以上。
05 资本市场响应,资金持续流入
AI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劲。截至9月24日,AI人工智能板块年初至今涨幅已达68%。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自低点反弹以来,显著跑赢其他同类AI指数。
资金持续流入AI赛道。投资者对AI板块的热情源于业绩增长预期,今年上半年,三家头部光模块公司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271.94%、200.02%、177.64%。业绩的强劲增长为股价提供了坚实基础。
06 最后想说
随着阿里等巨头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以及国产AI生态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产业链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策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突破、应用落地与资本投入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AI技术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将释放更大增长潜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