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场轮动,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A股在4000点附近反复震荡,今天科技股领涨,明天红利板块又表现突出,这种快速的风格轮动,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是该继续追逐热门科技成长股,还是提前布局可能存在的风格切换机会?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投资中,比预测市场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局限,并找到与之匹配的方法。
理解投资中的“已知”与“未知”
在投资世界里,有些事是我们相对可以确定的,有些则很难预测。
1、长期的“已知”:尽管道路曲折,但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过往权益资产的长期趋势是向上的。虽然大家常调侃A股总是在3000点徘徊,但实际上,排除掉07、15年的市场大幅偏离情形,拉长历史时间看,市场的底部和中枢都在逐步抬升。
图:上证指数与中国GDP增长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5日,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不预示相关指数基金业绩表现。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短期的“未知”:难以预测的,是短期的市场风格。回顾过去几年,2019年科技股领先,2021年消费医药表现突出,2022年红利策略占优,今年又是AI和机器人领跑。风格总是在轮动,没有人能每次都准确预判。
图:创业板指与中证红利指数的相对表现经历了多轮变化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5日,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不预示相关指数基金业绩表现。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把精力从“预测市场”转向“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为什么不必执着于预测短期?
试图精准把握每个市场热点,往往带来的是疲惫和挫折。就像今年10月底,指数突破4000点后快速回调,让很多追逐热点的投资者措手不及。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很难持续跟踪快速变化的市场风格。承认自己无法精准预测短期,不是能力的欠缺,而是一种投资智慧——它让我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有效的地方。
如何有效应对风格轮动?
既然短期风格难以把握,而长期趋势相对确定,可以关注构建一个相对均衡的组合,应对风格轮动。这个思路的核心是同时配置两种不同类型的资产:
1、成长部分:关注科技、AI、新能源等代表未来方向的领域,作为组合的“进攻端”,捕捉创新带来的增长机会。
2、价值部分:红利等高股息资产,作为组合的“稳定器”,可有效降低组合波动。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调整比例:
如果你比较保守,可以增加红利资产的比重
如果你能承受较大波动,可以适当提高成长部分的比例
还有个实用技巧是定期再平衡。当某个部分涨得较多时,可以适当获利了结,加仓相对低估的部分,这本质上是在践行“低买高卖”的原则。
写在最后
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市场怎么走,但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变化。通过构建均衡组合,或许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市场波动。
希望这个思路能为大家的投资带来一些启发。在市场的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性。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分红答疑局#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易方达恒生红利低波ETF联接C(OTCFUND|021458)$
$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联接发起式C(OTCFUND|009052)$
$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发起式C(OTCFUND|020603)$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C(OTCFUND|011609)$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2734)$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亦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不构成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完整版风险提示函详阅易方达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