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动投资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欧基金通过专业化、工业化和数智化投研体系,探索出基金行业工业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呈现出几个现象:1)由于股市震荡,投资者从权益类基金转向债券类基金,权益类基金整体规模下降;2)但在权益类基金结构内部,却呈现出主动权益规模下降更大,被动权益规模反而上升的现象。
上图可见,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逐渐走高,特别是在2024年规模暴增;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在2021年规模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不过今年以来已逐渐企稳。
在我看来,被动基金的大发展,一方面固然得益于被动基金透明度高、费率低廉、交易便捷等产品优势,另一方面还在于主动基金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几年里超额收益不佳,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下图我对比了近5年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和国证1000的走势,可以看到,在2020-2022年,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超额收益能力是非常明显的。而在2023年以来,未能跑出超额收益,不过近1年已明显修复。(2020-09-17至2025-09-16,数据来源:Wind)
面对被动基金崛起的挑战,主动基金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参考过往成功企业的经验,无非两种模式。第一是对传统的业务进行改革,提质增效;第二是发展创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
中欧基金最近召开了“中欧制造”投研体系升级发布会,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他们提出了对投研体系进行“工业化”升级,改变了基金原有的制造方式,这或许可以作为公募行业探索主动投资第二增长曲线一个不错的样本。
一、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中欧制造”模式初见成效
曾几何时,中欧基金可以说是以“大将云集的主动权益大厂”而著称,都不用我列举,大家应该也能报出很多名字。
我自己刚开始投资基金时,也喜欢从中欧基金挑经理,不仅买过周蔚文、曹名长、王健等投资老将的基金,也挖掘过葛兰、蓝小康、许文星等当时还未出名的潜力基金经理。
但客观说,中欧基金当年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事业部制,即“老师傅带几个助手”的小团队模式,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这种模式在早期规模较小的时候非常有效:沟通顺畅、激励充分。其他行业也经常会看到这种模式。但如果规模扩大,这种小团队模式就无法应对了。
随着A股、港股上市公司数量接近8000家,总市值超过140万亿,小团队覆盖能力面临极限(一个研究员能跟踪200家公司已属极限)。策略单一、超额收益下滑、风格漂移,成为痛点。
截至2025年8月底,A股上市公司达到5161家
港股上市公司达到2652家。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31
三年前,中欧基金就启动改革,从三个维度对投研体系进行升级:
专业化:即强调深度专业分工,中欧过去几年对投研体系进行改革,除了实现行业全覆盖外,还要让每个人专注于更细分的领域,深耕细作成为专家;基金经理也需要专注在特定的投资风格和策略,致力于产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洞见。目前,中欧基金已经拥有超过240人的专业投研团队,超过90位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家,覆盖了超20项细分领域。
工业化:即统一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形成内部“共同语言”,进而打通沟通模式,提升“洞见”传递与落地效率。比如,中欧权益投资团队使用“五要素模型”(行业赛道/行业趋势/公司治理/经营质量/经营趋势)来分析股票,在日常晨会和深度报告中都需要用“五要素模型”展开分析。
数智化:投入AI和算力,参与到研报阅读、交易优化、风控实时化等,来提升投研的覆盖度和效率。比如中欧可转债A,在实际投资中就应用大模型处理转债公告,优化定价模型,该基金近一年业绩同类排名1/38,大模型策略对超额收益贡献突出。
数据来源:中欧可转债,排名来源银河证券,同类基金为可转换债券型基金(A类)。截至2025/6/30
听起来,你可能觉得这种模式有点冷冰冰,像工厂的流水线。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把人变成螺丝钉,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把精力放在最擅长的地方,尽可能当每个投资人员都有机会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
通过分工协作、流程透明,给基金经理叠上了平台的buff,更好地发挥人的价值,进而提升“良品率”。
比如,中欧基金还重新设计办公空间,把空间打开,让大家愿意分享,给那些乐于分享的人更多的激励。
工业化升级后,中欧基金正在建立起一个超额收益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的投研体系,能更好的解决基金规模扩大、风格漂移、基金经理离职等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近一年其主动基金的业绩和管理规模也有了显著提升,走出了主动投资的第二增长曲线。
二、多资产团队的“MARS工厂”的升级成果
如果说主动权益是中欧的传统强项,那么近三年崛起的多资产团队,则是“工业化”升级的重要实践成果。同时,参考海外市场经验,多资产业务也是主动投资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中欧的多资产团队共有25人,由黄华担任多资产投决会主席、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总监。同时,由华李成任多元配置组组长,许文星任解决方案组组长,桑磊任FOF组组长。
团队成员平均金融从业经验近10年,背景覆盖计算机、金融、经济等多个领域,涉及股票、债券、转债、衍生品、海外资产,具备宏观、量化、主动、对冲、风控归因等多策略能力。
中欧多资产团队的核心是希望打造“MARS工厂”,具体而言,是围绕多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Multi-asset Solutions),力争实现可预期(Anticipated)的投资业绩,可复制(Repeatable)的投资流程,可解释(Specific)的损益来源。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风险预算出发,把投研流程拆成四个环节,力争实现“高良品率”:
设计车间:拆解客户需求,明确风险收益目标。例如,低波策略更注重回撤控制,中高波产品追求更高弹性。
生产车间:研发底层策略,超20个细分模块,包括股票四因子(景气、价值、质量、红利)、量化转债增强、衍生品策略等。
组装车间:将子策略拼装成完整组合。基金经理专注在大类资产配置,平衡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检测车间:实时监控收益来源、拆解beta和alpha,事中事后动态调整,防止风格漂移。
与行业普遍“先找标的、再管风险”的逻辑不同,中欧多资产团队首先确定波动目标,再分配风险预算,最后做资产配置。
黄华强调:“多资产要做的不仅仅是投资管理,更是风险管理。”目的是要解决行业三大痛点:业绩不可预测、超额波动大、风格漂移。
追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再是相对排名,更侧重在绝对收益和夏普比率。张学明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跑赢所有人,而是让客户持有得舒服。
经过几年的磨合和探索,中欧多资产团队管理规模也不断攀升,绩优大单品也不断涌现。比如,中欧丰利债券,凭借清晰的“固收+港股”的定位和优秀的业绩,截至2025年6月底,合计规模已经达到了128.42亿元。
多资产团队旗下产品普遍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要知道,机构投资者的选基要求会比个人投资者要求高一些,同时审美也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更喜欢风格稳定、超额收益可解释、可持续的基金。
下表列举了中欧多资产团队管理的一些基金,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普遍占比非常高。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6/30
1、固收+大单品不断涌现,中欧基金成新晋固收+大厂
目前,中欧基金旗下的绩优固收+大单品不断涌现。我梳理了一下,近1年规模增长和业绩表现比较好的二级债基有:中欧丰利、中欧磐固、中欧颐利等:
华李成中欧丰利定位于高波固收+,侧重进取型和港股策略,波动略高于万得二级债基指数(代表同类平均水平),今年受益于港股的优势行情,表现比较突出,截至2025年8月底,中欧丰利A近1年涨幅11.75%,同期业绩基准涨幅7.67%。同时,获得了机构大手笔的增持。上半年规模合计增加75.65亿。
华李成中欧磐固,定位在中波固收+,从产品设计上可以投资于股票ETF,在实际操作中也积极运用ETF轮动策略。2025年中报ETF投资占比近10%,截至2025年8月底,中欧磐固A近1年涨幅10.55%,同期业绩基准涨幅8.70%,超额收益明显。上半年规模合计增加20.81亿。
刘勇、胡阗洋中欧颐利,侧重于绝对收益,股票部分采用红利策略,整体波动和回撤更小,在中欧的固收+产品图谱中属于低波策略的产品。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股票仓位控制在10%左右。截至2025年8月底,中欧颐利A近1年涨幅7.84%,同期业绩基准涨幅7.67%,近一年最大回撤-1.14%。上半年规模合计增加19.12亿。
这个规模增长和业绩表现,确实令我感到有点意外!但想想又有合理之处:中欧基金的权益本身就是强项,再加上中欧基金这几年在多资产逆势布局,出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股票四因子策略,中欧多资产团队的特色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绝大多数业内的多资产团队的能力还是侧重在固收+和FOF产品的管理,团队内的基金经理也基本都是做债券或资产配置出身,股票出身的基金经理寥寥无几。
而中欧多资产团队则不同,他们非常重视底层策略的丰富性,股票策略也是策略研发的重中之重。
为了加强权益策略研发的实力,一方面,权益基金经理许文星“加盟”多资产团队,担任解决方案组负责人,负责权益策略开发。
另一方面,也从外部引入了不少善于策略研发的人才,具备私募量化背景的张学明就是重要的团队成员。
目前,在股票策略的实践上,股票四因子策略是中欧多资产团队重要的产出,也陆续在2024年发行了相应的公募产品,目前均已实盘运营超一年。
这四只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将权益投资策略拆分为四大底层策略:景气、价值、品质、红利。产品在保持风格稳定的基础上,利用量化追求超额收益。
产品刚发行的时候我就做过推荐,我认为是市场非常需要(同时我个人也非常需要)的一类产品,当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smart打底、力求的工具配置型策略基金》
我这里就挑选2只基金做简单介绍:
中欧景气精选:对标中证800成长指数。整体产品特征是高弹性、追求赚企业盈利和估值提升的钱,在景气度上行的牛市中表现更好。截至2025年6月底,自2024-4-23成立以来涨幅35.44%,同期业绩基准涨幅13.42%,中证800成长涨幅11.31%。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指数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6/30
中欧价值精选:对标中证800价值指数,整体产品特征是波动回撤小、更注重绝对收益,赚估值回归的的钱,在熊市和震荡市中防御性强。截至2025年6月底,自2024-5-21成立以来涨幅22.68%,同期业绩基准涨幅7.87%,中证800价值涨幅7.01%。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指数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6/30
整体来看,两只基金成立以来都较大幅度地取得了超额收益。值得一提的是,景气策略和价值策略往往呈现尾部负相关的效应,因此,两者非常适合组合配置,可以平衡组合的波动。
管理股票四因子策略的基金经理是张学明,曾任中泰证券资管对冲基金部副总经理,上海艾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反脆弱投资部总监,2023年加盟中欧基金。
除了擅长量化,张学明还有两大技能——对冲策略和资产配置。据了解,后续张学明还会利用四因子策略做一些中波策略组合,以及一些全天候的策略,我觉得还可以持续期待一下。
结语:从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近年来的表现可以看到,“专业化”、“工业化”和“数智化”不只是口号,更是能落在产品上的特征:定位更清晰、超额更稳定、体验更好的产品。我自己的持仓,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升级的红利。
随着债市高夏普时代渐行渐远和股市估值回归合理,中欧多资产还将持续打磨策略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致力于不断创造更多高夏普、体验佳、可持续的好产品。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我自己的感触是,过去几年被动投资的大发展其实也在倒逼主动投资做出改变。面对Alpha获取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作为投资者,我很欣慰地看到像中欧基金这样的基金公司,始终没有动摇对于主动投研的坚持和投入。我也期待看到,未来更多中欧基金投研体系工业化升级的成果。
数据来源:中欧磐固、中欧丰利、中欧颐利的最新业绩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5/8/31。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06/30。中欧可转债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41.05%,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6.87%。2020-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15.54%/6.39%,13.67%/12.66%,-21.51%/-9.11%,-4.76%/-1.06%,2.97%/6.89%。历任基金经理:李波20240219-管理至今,彭震威20200713-20240419,华李成20200506-20211103,刘波20180614-20200519,蒋雯文20180130-20190219,黄华20171110-20190109。本产品于2020/10 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中欧丰利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9.5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05%。2022-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3.03%/0.34%,1.43%/2.59%,7.8%/8.9%。历任基金经理:华李成20211209-管理至今。中欧磐固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10.9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1.39%。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7.5%/8.82%。历任基金经理:华李成20231102-管理至今。中欧颐利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8.9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3.98%。2023-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0.11%/2.59%,6.5%/8.9%。历任基金经理:胡阗洋20241224-管理至今,刘勇20230814-管理至今,胡琼予20221125-20240119。中欧景气精选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35.44%,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3.42%。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11.62%/7.54%。历任基金经理:张学明20240423-管理至今。中欧价值精选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22.68%,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7.87%。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12.48%/5.29%。历任基金经理:张学明20240521-管理至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中欧可转债债券、中欧丰利债券、中欧磐固债券、中欧颐利债券为债券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欧景气精选、中欧价值精选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中欧丰利债券、中欧磐固债券、中欧颐利债券、中欧景气精选、中欧价值精选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内地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