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港股高开高走,科技股集体大涨,截至目前,恒生科技指数突破3月高点创近4年新高。 消息面上,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悉数下跌。这种背离走势很明显说明了一点:资金正在加速回流中概资产。
市场静待最新美联储决议。市场预计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已成定局,根据CME的FedWatch工具,联邦合约反映出至少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100%。这意味着流动性环境即将发生重要转变。有机构指出,全球金融流动性或继续趋于宽松,不仅仅因为美联储降息,还有全球财政货币的协同,全球资产受益,人民币相对美元还有补涨空间。港股作为中国离岸人民币资产同样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充裕和外资回流。从PB-ROE框架下看,港股与全球其他资产比处于性价比中游水平,同样并未显著高估。
基本面也在提供坚实支撑。从中报盈利数据来看,港股盈利能力改善,港股科技股增速领先。2025年二季度,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4.43%,恒生科技ROE同比提升最为明显,上升3.04pcts至13.5%。行业层面看,资讯科技业2025Q2净利润单季度同比增速为29.67%,高于Q1的26.76%。ROE-TTM较去年同期上升2.44个百分点至13.18%。这些数据说明港股科技板块不仅是在涨估值,更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在我看来,AI仍是港股行情的主线。二季度国内云厂商 AI 需求旺盛驱动收入加速增长,POE(中国民营企业)云服务收入增长 4 年来首次超过国有电信公司。海外映射仍然存在,港股科技值得锁定!
回过头看,过去两年港股科技表现低迷,核心原因是激进加息导致外资流出。但随着美联储转向,资金流向正在重塑。降息往往伴随美元走弱,国际资金会加速寻找估值洼地,而港股科技股正凭借低估值具备较强吸引力。目前港股科技市盈率约21倍,低于自身历史上近80%的时期,“估值洼地”特征突出。内资也成为港股科技的“稳定器”。今年以来,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港股规模已突破万亿港元,其中大量资金流向科技龙头,形成持续托底态势。
展望后市,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海外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港股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有望提升;二是AI产业趋势仍在加速,港股聚集了一批AI领域的核心资产,包括云计算、芯片、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三是港股科技板块盈利改善趋势可能延续,2024年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盈利同比增长45.8%,显著高于恒生指数的2.9%,2025年预计仍有约19.83%的增长。
聚焦这片热土,$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020989)正为投资者提供直击港股科技龙头的便捷通路。其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更以主动管理智慧优化持仓结构与仓位比例,将一批引领AI实践与产业变革的领军企业“一键打包”。重仓港股互联网与硬科技核心资产,使其成为分享本轮AI行情的优质载体。
其实看看近期资金动向就知道,长短线外资一致性流入港股科技板块,5月以来长短线外资主要回流科技板块,其中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流入居前。这背后是在AI技术加速迭代和产业支持下,外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共识正在增强。对于投资者来说,借助优质工具布局往往比个股选择更省心省力,也能更好地把握板块整体行情。在当下港股科技板块迎来多重利好共振的时点,值得重点关注。#机器人迎新催化:马斯克将开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