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港股三大指数齐齐高开,给近期略显沉闷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也都在早盘集体上扬。这股暖流背后,显然不只是简单的超跌反弹,市场似乎在重新评估这些科技核心资产的价值。
刚刚出炉的财报季,给投资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底气。把这些巨头的表现串起来看,一个清晰的图景浮现出来:港股市场上的这些科技龙头,几乎覆盖了国产AI崛起所需的全产业链核心环节——从底层的算力(芯片、云计算),到中层的模型和算法,再到面向用户的应用和终端硬件。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汇聚了中国在AI时代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产。有观点认为,它们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价值重估的先行者。随着AI技术加速向千行百业渗透,推动新一轮的产业效率革命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些深耕其中的巨头,无疑是最有潜力持续受益的主力军。
那么,如何看待当下的机会?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支撑逻辑:
1. AI业务进入爆发期,驱动盈利预期上修: AI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力启动。财报数据是硬道理,它们证明了巨头的转型决心和初步成效。
2. 估值依然具备吸引力:经历了前期的深度调整,即使近期有所反弹,港股科技巨头的估值水平,相对于其未来的盈利增长潜力(尤其是AI业务的贡献)以及全球可比公司(如美股科技巨头),仍处于历史较低分位。低估值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3. 宏观环境边际改善预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近尾声,未来降息通道的开启只是时间问题。这对于全球流动性敏感、美元融资依赖度相对较高的港股市场,尤其是其中的成长型科技股,构成显著的利好。利率下行将减轻估值压力并提升风险偏好。
4. 恒生科技指数——高效捕捉核心资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逐个研究并配置这些科技巨头,不仅门槛高(资金、研究深度),也面临个股波动风险。而恒生科技指数,恰恰是打包这些港股科技龙头的理想工具。指数成分股聚焦于网络、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数码等领域,汇聚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技企业。投资这个指数,相当于一键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展望后续,几个可能的催化剂值得关注:一是各家巨头AI新产品的密集发布和商业化落地进展,二是美联储货币转向的明确信号落地,三是国内科技产业的进一步暖风。这些都可能成为推动板块持续修复甚至上行的动力。
面对这样的格局,如何更聪明地参与港股科技的投资机遇?我们认为,关注指数本身的同时,选择一只“聪明”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或许是更优解。比如,$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020989) 这只产品,就体现了“指数为基,主动赋能”的思路。它的核心持仓牢牢锚定在我们反复提及的科技核心资产上。近一年取得了超过60%的显著回报,确实值得投资者纳入观察并考虑分批锁定配置。
科技股的春天或许已经到来,而这次,AI的赋能让它显得格外不同。与其追逐个股的波澜,不如借道一只“聪明”的指数基金,更从容地把握这场由核心资产引领的价值重估浪潮。#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