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云服务市场的近八成份额被港股上市互联网龙头占据,三强主导的格局在2025年正变得愈发稳固。
2022年,四大互联网龙头占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近95%,其中港股上市的形成明显的三强主导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三强的技术积累、资金投入及客户资源。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渗透,三强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业务表现:云收入高增,AI相关业务成核心驱动力
从2025年中报数据看,三强的云业务与AI相关业务均实现显著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AI赋能企业客户(如电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及云基础设施的投入(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20%)。
技术与生态:芯片、大模型与生态布局的协同优势
三强在AI技术与生态布局上均具备显著优势。芯片方面,正在开发新一代AI算力芯片(填补英伟达高端GPU供给空白,已进入测试阶段)。
持续加大AI芯片投入(二季度资本开支主要用于算力基础设施)。“昆仑”系列芯片性能已实现规模化应用(用于搜索、自动驾驶等场景)。
大模型方面,“通义千问”模型参数达1T(Qwen3-Max-Preview),显著提升AI能力。“混元”大模型已应用于游戏、广告等业务,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文心一言”大模型在搜索、生成式AI等场景的落地效果显著。
生态布局方面,三强均通过与企业客户合作(如与制造业企业的AI+工业场景、与游戏厂商的AI+内容生成、与自动驾驶企业的AI+出行场景),深化AI技术的落地应用,形成“技术-场景-数据”的闭环。
驱动因素:国产替代、算力需求与利好支持的共振
三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四大驱动因素:一是国产替代趋势。二是算力需求增长。三是利好支持(《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
港股科技板块当前投资价值显著。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约25.8倍(2025年8月数据),较纳斯达克100指数折让约20%。从业绩来看,机构预测显示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速将达22%,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半导体、生物科技细分领域增速或超30%。资金流向方面,2025年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3000亿港元,对港股定价权增强。港股科技ETF年内涨幅近40%,反映资金配置需求强烈。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美元走弱推动全球资金增配新兴市场,港股作为离岸资产直接受益。
港股科技板块已进入“估值筑底+盈利修复+利好催化”的三重共振周期。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全球主要指数中的中低位,远低于美股纳斯达克100指数。
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与产业趋势向好形成双重支撑,港股科技巨头正成为产业趋势和基本面趋势共振的方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布局港股科技板块可以考虑关注$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020989)这样的工具。这只基金采用“指数为基,主动赋能”的策略,前十大重仓股都是核心资产。从历史操作来看,调仓操作都较好地把握了市场节奏。
数据显示,该基金近一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回报表现,同时波动率比直接投资个股要小得多,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港股科技企业盈利修复与估值回归的便捷途径。#黄金突破3600美元!空间还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