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阿里云栖大会上的一纸合作协议,让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坐标。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启动的Physical AI全链条合作,不仅推动阿里股价单日飙升9%,更将恒生科技指数带入全球投资者的视野。在这场技术革命与资本流动的共振中,$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 (代码:020989)凭借其独特的持仓结构与制度优势,成为捕捉中国科技红利的核心工具。
一、Physical AI:重构全球产业链的技术
Physical AI的本质是打破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次元壁。当英伟达的Isaac Sim仿真平台与阿里云的PAI平台深度耦合,制造业的智能检测精度提升至0.01mm级,物流无人仓的拣选效率提高3倍,人形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突破工业场景限制。这种技术突破并非实验室里的概念验证,而是直接转化为阿里云智能集团26%的营收增速——2025年第二季度,其云计算收入达333.98亿元,创近三年新高。
技术经济性的质变正在重塑资本投入逻辑。传统AI研发中,算法优化、算力扩容、场景落地的三角悖论导致研发成本居高不下。而Physical AI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使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00%,环境仿真成本下降40%。这种变革直接反映在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上:阿里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小米等企业同步披露算力集群扩容方案,形成技术突破与资本投入的正向循环。
二、双重共振: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的资本狂潮
当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收窄至历史低位,全球资本开始重新配置资产。港股市场凭借其独特的制度优势成为资金避风港:一方面,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保障了货币稳定性;另一方面,港股通机制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无障碍投资中国科技资产的通道。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通过港股通流入科技板块的资金达3600亿港元,同比激增400%。
估值体系的重构更为显著。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仅29倍,处于近三年29%的分位点,与纳斯达克指数72%的估值分位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全球估值体系的错配,在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的持仓结构中得到精准映射——其7.08%的阿里持仓、5.32%的腾讯持仓,构成“硬科技+平台经济”的双轮驱动,既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收益,又通过成分股协同效应产生溢价。
三、全链条布局:捕获技术革命的系统性红利
Physical AI的突破正在改写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配逻辑。当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生产函数的核心变量,制造业的智能升级从单点优化转向系统重构。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的持仓结构恰好覆盖这一转型的三大支柱:
云计算基础设施:阿里云PAI平台每日处理百万级仿真任务,支撑起制造业、物流业、机器人的智能升级需求;
智能终端:小米机器人已实现工厂全流程自主作业,其环境感知算法误差率低于0.5%;
行业应用:阿里"高德扫街榜"通过AI算法量化10亿级用户行为数据,重构线下商业的价值评估体系。
这种全链条布局使基金不仅能捕捉技术突破的收益,更能通过成分股间的协同效应产生超额收益。例如,阿里云的算力输出直接赋能小米机器人的算法训练,而高德地图的场景数据又反哺阿里云的模型优化,形成技术-商业的闭环生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工具,更是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入场券。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Physical AI革命的双重浪潮中,南方恒生科技指数发起(QDII)C已准备好成为资本流动的新坐标。#国庆节后 A股市场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