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外巨头达成巨型算力需求协议等催化驱动,芯片相关板块近期表现不俗。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从沪深A股中选取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以及为芯片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等物料或设备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下游新兴应用多点开花,以及自主可控大环境下国产化替代趋势持续深化的双重支撑下,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迎来了极具潜力的布局窗口期。我们将从晶圆厂、设备及零部件、数字芯片、封测、模拟芯片等五大核心环节,结合产业整合趋势,尝试拆解指数投资逻辑。
一、晶圆厂:先进制程国产算力突破,稼动率与价格共振向上
晶圆厂当前呈现 “先进制程破局、成熟制程稼动率与价格共振向上” 的双重利好,为产业链供给端提供强支撑:
1. 需求端:双主线驱动,需求韧性凸显
先进制程:国产算力需求紧迫性提升,技术进展超预期;
成熟制程:受关税影响,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提速,叠加消费电子国补、抢出口需求,以及车规部分品类去库收尾(转向国内代工)、模拟领域高景气,多场景需求形成合力;
推理需求:尽管模型差距仍存,但 “强化推理” 已是全球既定路线,相关产能需求持续高速增长。
2. 供给端:效率优化,瓶颈逐步缓解
政商协同:头部晶圆厂与设计厂关系缓和,共同解决代工产能难题;
技术突破:晶圆厂良率问题逐步攻克,供给有效性显著提升。
3. 运营端:稼动率高位 + 价格触底反弹,盈利弹性释放
稼动率:2023 年因半导体周期处于低位,2024 年 Q2 起显著回升至高位并维持,需求支撑稳固;
价格:40nm 以上成熟制程(如功率、模拟芯片用)前期报价贴近会计成本线,当前头部晶圆厂已率先涨价,盈利端有望改善。
4. 新玩家扩容:算力国产化催生行业新活力
伴随算力自主需求升级,国内晶圆厂新进入者 “雨后春笋” 般涌现,进一步丰富国产供给体系,推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二、设备及零部件:2025 年业绩兑现可期,长期增长逻辑清晰
设备及零部件是芯片国产化 “关键攻坚环节”,当前订单、产业布局、长期规划均释放积极信号:
1. 短期:业绩兑现度提升,订单平稳增长
业绩端:主赛道设备企业收入可如期兑现订单,2025 年业绩落地确定性较强;
订单端:2025年上半年设备公司订单增速大多维持在 20%-30%,其中测试设备等国产化突破领域,部分公司下半年环比增速更快,成为短期亮点。
2. 产业格局:集群化 + 平台化,行业整合加速
三地集群:北京、上海、深圳形成 “晶圆厂 + 设备 + 封测” 一体化体系,推动设备企业与下游需求深度绑定,加速行业整合;
头部平台化:设备领域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逐步从 “单一设备供应商” 向 “多品类平台型企业” 转型,综合竞争力提升。
3. 长期:先进逻辑 + 存储设备,打开增长空间
先进逻辑:当前扩产节奏阶段性放缓,待产线跑通、良率稳定后,有望重启新一轮扩产,带动设备需求;
先进存储:2026 年将成为存储大年,2024 年延后的资本开支(CAPEX)+3D DRAM 等新技术突破,将推动存储用设备实现 “量价齐升”。
三、数字芯片:多场景替代海外份额;定制化ASIC让小算力公司去切大算力是爆发点;
数字芯片凭借 “场景渗透 + 技术突破”,成为国产化替代中爆发力较强的环节,核心逻辑集中在两点:
1. 中端场景:国产替代持续抢占海外份额
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边缘算力等端侧 SoC 领域,国内设计厂商凭借 “产品快速迭代能力 + 贴近客户的服务响应”,在 “绝对算力要求不高” 的场景中,逐步替代海外通用芯片份额,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2. 技术突破:定制化 ASIC 打开 “小算力切大算力” 空间
云厂商自研 ASIC(专用集成电路)已成行业趋势;其中,设计服务环节 2025 年 Q2 有望迎来订单落地并快速放量,成为数字芯片领域的核心增长亮点。
四、封测:国产替代充分 + 先进封装放量,测试环节迎高景气
封测作为芯片产业 “后道核心”,当前呈现 “传统封装稳份额、先进封装扩增量” 的格局,同时测试环节弹性凸显:
1. 传统封装:国产替代充分,持续吸收海外订单
国内封测企业凭借 “成本优势 + 产能稳定性”,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产化替代,且绑定海外大客户并持续拓客,海外订单吸收能力较强,业绩基础稳固。
2. 先进封装:跟随前道国产化,明年有望扩容
先进封装技术随前道晶圆国产化进程逐步放量,当前国内企业在技术端持续攻坚克难;展望 2025 年,国内先进封装产能与技术成熟度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显著扩容。
3. 测试环节:大芯片需求拉动,高景气 + 利润弹性凸显
国产化背景下,大芯片对测试产能的占用显著增加,叠加下游新兴应用对测试精度要求提升,测试厂商迎来 “高景气需求 + 盈利弹性释放” 的双重利好。
五、模拟芯片:国产化意愿升温,新兴应用赋能,但利润释放仍需时间
模拟芯片受 “关税压力 + 新兴应用” 双重影响,当前处于 “需求端向好、供给端仍在培育” 的阶段:
1. 国产化:接受意愿提升,验证节奏加快
受 “关税威胁 + 全球头部厂商竞争管控” 影响,下游厂商对国产模拟芯片的接受意愿显著提升,大幅加快料号验证节奏,为国产替代铺路;但国内企业在 “产品稳定性、品类覆盖度” 上仍需打磨,能力建设尚需时间。
2. 需求端:新兴应用赋能,收入增速亮眼
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 终端设备等新兴应用,对模拟芯片需求旺盛:
AI 终端设备:需高精度电源管理、信号链芯片保障多传感器与处理器协同,确保系统稳定与能效;
人形机器人:集成视觉、力觉、语音、惯性等多类传感器,模拟芯片在温控、位置检测、电源管理中起核心作用,且随机器人功能复杂度提升,产品价值量同步增长;
受益于此,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收入端增速较高,但利润端因 “研发投入高、规模效应未显现”,尚未进入大规模释放阶段,行业仍处初阶培育期。
六、产业整合加速,国产芯片企业迈向平台化发展
并购重组已成为国内芯片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近期,专注高端CPU/DCU芯片设计的国产算力头部企业,通过换股吸收合并 “服务器 + 存储” 领域的系统集成头部企业,旨在实现 “芯片设计 + 硬件制造 + 软件生态” 的协同,从 “单一芯片供应商” 向 “全链路国产算力生态” 转型。这一趋势表明,国内芯片企业正从 “分散竞争” 走向 “平台化整合”,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基金:$大成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A(OTCFUND|020853)$ $大成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发起式C(OTCFUND|020854)$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A股再迎牛回头?# #美联储降息25基点!政策重点转向# #华为十大预测:算力将暴增10万倍# #机器人迎新催化:马斯克将开专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