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9日),就在上证指数时隔10年重回4000点之际,又一重磅消息传出: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明确表示,将“加快推出北证50ETF”。
老司基注意到,北证50指数在周三尾盘显著拉升,最终收涨8.41%,创下年内单日最大涨幅,成交额同步显著放大。今天,北证50再接再厉,盘中再度大涨近3%。
我们知道,北交所投资门槛是50万元,许多小伙伴只能通过基金间接参与。然而,目前两类产品,一种是北证50指数基金,经常限购,另一种是北证两年期定开基金,不到开放日不能买。而北证50ETF就太方便了,能每天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便捷交易。
最最关键,人家一天30%涨跌幅。如果恰逢牛市,大波段赚钱是不是很爽?有了它,还要啥自行车。可以预见,北证50ETF未来将是普通投资者参与北交所投资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将成为量化基金投资北交所的重要渠道。
北交所关键一跃:从交易场所到资产配置
老司基认为,北证50ETF的推出,将是北交所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跃。作为首只基于北证50指数的ETF产品,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市场提供标准化、低门槛的指数投资工具,更在于打通北交所与主流资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近950万户,但由于个股波动大、流动性分化严重,机构资金长期“看得见、进不来”。ETF的推出将有效降低个股选择成本,通过“一篮子”形式分散风险,吸引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场。与此同时,ETF作为两融标的的潜力,也将为市场引入增量杠杆资金,提升整体交易活跃度。
更关键的是,北证50ETF将成为北交所的“市场名片”,其表现将直接反映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心,成为观察中国中小市值创新企业景气度的风向标。随着产品规模扩大,ETF还将反向推动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改善与估值重塑,形成“产品—资金—企业”的正向循环。
北证50指数:新质生产力的晴雨表
市场此前对北证50的认知多停留在“小市值、高弹性”的博弈属性上,但其真实底色,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浓缩样本。根据北交所官方数据,北证50成分股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五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平均研发强度达4.5%,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北证50指数,是北交所于2022年11月21日发布的首只核心宽基指数,由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北交所个股组成,是方便个人投资者低门槛实现一键打包北证核心资产的极好工具。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0.29
Wind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2025年和2026年的预期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64%和39%,显著优于创业板50与科创50指数。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八成实现盈利,体现出“小而美”的盈利韧性。北证50指数作为其头部企业的集合,不仅具备成长属性,更具备“硬科技”底色。随着北交所上市审核制度持续优化,并购重组工具不断丰富,指数成分股有望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实现业绩的持续性增长。
从估值角度看,北证50指数当前市盈率显著低于科创板50。在流动性改善与政策催化双重驱动下,估值修复空间显著。ETF推出后,被动资金的系统性配置将加速这一过程,指数有望从“估值洼地”走向“合理溢价”。
从各漂亮50指数的跟踪基金规模来看,北证50显然属于小弟,其最新规模仅121亿元。仅为创业板50指数基金规模的1/4,为科创50指数基金规模的6%,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各大板块50指数跟踪基金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0.29
何时会推出?
今年3月中旬,就有消息传出,北证50ETF最快或于今年三季度面世。后来,没落地。
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又落空呢?
老司基觉得大概率不会,盲猜两个宣布时间点:一个是2025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4周年纪念日,也是释放利好最佳时间点;一个是2025年11月21日,是北证50指数发布的日子。
北证50ETF的加速推出,不仅是北交所产品创新的里程碑,更是其从“试验田”迈向“主阵地”的关键一步。它预示着北交所的投资逻辑正在从过去的“主题炒作”向价值成长与指数配置的转变。
#A股突破4000点!下个目标位在哪?#
#美联储再次降息!12月降息与否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