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发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台真正在注塑产线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说,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现在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已经明显驶入发展快车道,正处在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过渡期。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游材料端的机会,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大——尤其是用在骨骼结构、外壳防护和电子皮肤等方面的几类新材料,包括高端工程塑料、碳纤维和电子皮肤材料等,都有望持续受益。
先来说说聚醚醚酮,也就是大家常提的PEEK。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轻、强、耐磨,是典型的“以塑代钢”型选手。在人形机器人里,PEEK现在已经用在关节、轴承、齿轮甚至四肢这些对传动力学和结构稳定性要求很高的部位。它不但能降重,还能减少摩擦、延长寿命。
除了PEEK,聚酰胺(PA)也是机器人制造中的老牌选手了。PA材料韧性好、耐磨、还容易塑形,特别适合用于3D打印定制化零件。
再看一类性价比更高的材料,聚苯硫醚(PPS。它耐热、耐腐蚀,密度低,机械性能也不错,是很多机器人骨架和连接件的备选方案。虽然名气没有PEEK那么大,但PPS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国产化程度已经比较高,综合成本更低,而在耐腐蚀和机械强度方面表现并不逊色。所以今后在轻量化和降本双重驱动下,PPS或许会成为中低负载场景中PEEK的有力替代选项。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逻辑就一个:人形机器人真要规模化落地,一定离不开材料端的迭代与支持。而从产业节奏来看,我们现在正处在相关新材料从“开始用”到“普遍用”的爬升阶段,这里面是有持续机会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赛道技术壁垒不低,个股波动也可能比较大。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单押一两只股票,不如考虑一揽子布局整个新材料板块——通过ETF这类工具化产品分散持仓,既能把握产业趋势,又不至于承受太大波动风险。比如像$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发起联接$ (代码:020686),就是一个比较省心的选择。它不光覆盖了PEEK材料公司,还包括碳纤维、电子特气等其它新材料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算是比较全面地把握住了这波机器人材料升级的红利。从业绩来看,这只产品近期表现也相当不错,说明确实抓到了这波材料行业的上升势头。
总而言之,人形机器人带动的新材料需求才刚刚起步,后面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打开,相关公司的业绩弹性可能会逐步显现。对于看好这个方向但缺乏选股能力的投资者来说,借道行业ETF布局,或许是个更稳妥的选择。#美联储降息25基点!政策重点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