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 #热点话茬#
打卡第6天,11月20日,第1篇文章!
芯片板块估值高的原因:
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正推动芯片板块进入一场“预期先行”的估值游戏。
当前芯片板块正呈现鲜明的估值分化现象。一方面,部分企业市盈率动辄突破200倍,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领军企业的估值水平高企;另一方面,板块平均ROE仅3.8%,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尚未完全匹配当前的高估值。这种看似矛盾的估值现象,背后是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双重驱动下的预期定价机制在发挥作用。
01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红利打开产业空间
国产替代已成为芯片板块最强劲的估值驱动力。当前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速达15.0%,但进口依赖度仍超过80%,巨大的替代空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成长前景。政策层面,国家大基金三期重磅设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重点支持包括制造设备、材料、先进封装和AI芯片在内的关键环节。这一举措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决心。在具体产业层面,国产替代已步入快车道。2024年,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的出货量已超过82万张,占市场份额的30%。华为昇腾生态的服务器产品陆续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等行业落地大单,寒武纪在政府智算中心集采中占比超过40%。国际竞争格局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在美国限制芯片出口的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有望占据更多份额,成就千亿级市场。腾讯高管公开表示,将依托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国产厂商的推理芯片满足相关算力需求。
02 AI算力需求爆发:技术迭代驱动产业变革
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芯片板块提供了第二重估值支撑。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5.1%,AI“含金量”已成为衡量芯片企业业绩的核心标准之一。DeepSeek V3.1等大模型的发布,推动了国产算力生态的加速建设。模型使用的参数精度是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表明未来基于DeepSeek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有望更多应用国产AI芯片。从产业链各节点看,AI需求正全面开花。芯片设计环节最先受益,尤其是GPU、NPU等AI加速芯片的设计企业;制造环节的长期价值更大,拥有先进制程技术的代工厂正通过技术壁垒获取超额利润。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的突破让国内企业获得对标国际龙头的估值溢价。长电科技的7nm Chiplet封装技术已实现量产,通富微电与AMD深度合作,Chiplet封装产能全球领先。这种技术突破使得国内企业在先进封装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AI算力需求已直接反映在企业业绩上。2025年三季度,半导体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A股164家半导体公司中,107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65.24%。澜起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94%,芯原股份新签订单同比大幅增长145.80%,其中AI算力相关的订单占比约65%。
03 流动性溢价:资金追逐下的估值重塑
资金面向好是芯片板块高估值的第三重支撑。板块换手率长期维持高位,资金持续追逐技术突破主题,形成显著的流动性溢价。市场资金对芯片板块的偏好源于其成长确定性。高盛在短时间内四度上调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目标价,反映出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系统性重估的强烈预期。高盛将寒武纪的12个月目标价大幅上调50%至1835元,维持“买入”评级。机构资金的重估基于长期增长逻辑。高盛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估值模型已着眼于2030年的发展前景,其核心逻辑在于中国AI供应链整体的市场重估。这种长视角的估值方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估值模型的约束,更加注重产业成长空间和企业壁垒。国内外资本共同看好中国芯片产业前景。字节、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突破3000亿元,叠加运营商和行业需求,算力投资有望超过5000亿元。这些大规模投资将直接带动芯片需求,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04 风险提示:高估值下的脆弱平衡
“预期先行”的估值模式稳定性相对较弱。若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或技术突破不及进度,估值可能面临20%-30%的修正。当前芯片板块的预期较高,任何不及预期的消息都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技术迭代风险是芯片企业面临的持续挑战。AI芯片与模型技术更新速度快,若企业未能跟上技术迭代节奏,可能面临竞争力下降风险。此外,整合适配风险也不容忽视——部分企业虽完成技术适配,但商业化落地进度可能不及预期,业绩释放存在不确定性。海外政策风险可能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半导体行业受地缘政治影响显著,海外技术限制可能影响设备进口与产能扩张进度。虽然国内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先进制程仍受制于外部环境。板块内部业绩分化明显,需警惕“伪成长”企业。2025年三季报显示,虽然超六成半导体公司净利润正增长,但芯源微、晶升股份、卓胜微、帝奥微、安凯微等超10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0%。这种分化表明在高景气周期中,同样有企业面临经营压力,盲目追逐板块整体行情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05 投资策略:聚焦业绩兑现能力
面对芯片板块的高估值,投资者应聚焦有业绩兑现能力的核心标的。业绩确定性成为当前阶段选股的关键标准。从产业链环节看,不同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投资逻辑:
- 芯片设计企业最先受益于AI需求爆发,尤其是已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 晶圆制造环节,成熟制程需求旺盛,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的28nm产能利用率已超90%
- 设备与材料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和晶圆厂扩产,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龙头企业订单饱满
- 先进封装企业直接受益于Chiplet技术推广,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已布局先进封装技术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采取“核心+卫星”策略:70%配置估值合理、分红良好的蓝筹股作为压舱石,30%参与科技成长板块博取弹性。
随着AI应用爆发式增长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半导体行业正迎来一轮“超级周期”。展望未来,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机会将围绕“技术迭代+场景落地”展开,先进封装、车规级半导体、低空经济相关芯片等方向值得关注。在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那些能够将技术转化为现金流的企业,最终将在这场估值重估中胜出。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发起式C$
#工信部推动算力建设!算力股机会来了?# #全球股市集体下跌 你怎么看?# #科技小登大揭秘# #谷歌推出Gemini 3 图像编程能力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