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科技训练营#
在当今全球科技格局中,开源已成为推动创新、促进技术共享的重要力量。从操作系统到编程语言,从数据库到人工智能算法,开源技术无处不在,深刻影响着科技产业的走向。对于中国科技行业而言,开源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更是突破封锁、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
一、开源技术的全球趋势与挑战
开源技术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共享理念的普及。它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促进了创新,还加速了技术的全球化传播。然而,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开源生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控制开源社区来影响全球技术走向,甚至进行技术封锁和制裁;另一方面,开源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科技行业而言,这些挑战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开源社区,提升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自主研发,确保在关键技术和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二、中国科技的开源实践与创新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在开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阿里巴巴的开源数据库OceanBase,到华为的开源操作系统OpenHarmony,再到腾讯的开源人工智能框架Tencent ML-Images,再到今年的DS等等。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不断推动开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开源项目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开源生态中的地位,也为国内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经验。通过参与开源项目,中国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技术趋势,学习先进的研发方法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开源技术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推动开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这些举措为中国科技企业在开源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开源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科技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加强自主研发、推动开源技术的应用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中国科技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的科技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国产大模型持续发力,AI产业链将如何发展?
短期来看,预计中美AI行业估值差有望收窄,且短期内AI产业链或能提供结构性机会,相关的个股将受到资金的追捧。细分赛道上看,基础层包括AI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光模块等算力基 础设施。技术层聚焦大模型、数据服务及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应用层涵盖范围较广,例如智能驾驶、医疗和生物制药、金融、机器人、教育和办公、安防等场景。
中长期来看,随着AI产业突破、内需复苏,不少中下游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景气的边际改善。部分上游算力环节经历前两年的景气高增后,市场对其后续的业绩容忍度有所降低,而随着AI产业 突破、内需复苏,不少中下游领域在2025年有望进入困境反转或景气加速的阶段,资金有望加速定价其景气的边际改善。
一方面,随着大模型成本的降低,应用公司有望加速创新,推动AI应用在各领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与上游相比,AI中下游环节企业众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当前 部分领域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的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各种创新应用和技术尝试将层出不穷,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更多公司将有机会发展壮大,推动行情加速下沉扩散, 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期的A股市场也掀起了一波科技股行情。
科技是制胜未来的强大利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瞄准中国科技前沿?
科技兴国,投资顺势而为
大国博弈的“经济底色”,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商业化落地,打造新产业链、创造新需求,占领新市场的竞争。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变数增多、国内消费仍有待开发的现实之下,通过科技创新给投资赋能,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体现国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
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作为实体经济当中“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A股科技板块正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定位。A股市场共有185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上市,总市值为14.33万亿元,数量和市值占比分别为34.69%和18.48%,较2018年末分别提升24.94个百分点和14.60个百分点。先进制造和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共有2546家,占比为47.59%,较2018年末提升6.92个百分点。
比照美股经验,在标普500自2019年初以来的总回报中,科技类企业的贡献率接近60%。而这也有望成为A股高科技产业盈利前景的“参照系”。
不同于其他行业板块,科技主题专业门槛高、技术迭代快、波动性大等特征,对投资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好的策略是通过指数基金来实现高效布局。
如果是希望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博取更高的弹性,可以选择科技宝藏基——中加科技创新混合
一、投资目标:精准定位科技赛道
中加科技创新混合作为一只混合型基金,其投资目标十分明确,即精选科技创新主题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这些公司通常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较高的成长潜力。通过严格的风险控制,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力求在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同时,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二、业绩表现:稳健中不乏亮点
从过去的业绩表现来看,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在某些阶段展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中加科技创新混合C近1周获得了收益回报3.44%的回报,位于同类基金前4%。这充分表明其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和市场适应性。根据最新数据,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发起式A的前十大重仓股涉及多个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持仓占比合计42.53%。当然,市场波动难以避免,中加科技创新混合也曾面临过净值下跌的挑战,但总体而言,其业绩表现仍相对稳健,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三、风险收益特征:平衡型投资,稳健前行
作为一只混合型基金,中加科技创新混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对平衡。其预期风险与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这种平衡型投资策略使得中加科技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投资体验。
四、基金经理:专业团队,经验丰富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投资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直接影响着基金的业绩表现。基金由成长猎手、科技新生代李宁宁掌舵,其本人注重长期空间和短期业绩兑现确定性,并擅长发掘行业增长拐点期介入机会,分享赛道成长红利。经理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金融背景,还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在投资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上,基金经理团队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五、未来展望:科技引领,持续成长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加科技混合作为一只专注于科技赛道的混合型基金,其投资前景值得期待。在投资策略上,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将继续坚持精选个股和行业,优化投资组合,以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同时,基金经理团队也将继续加强市场研究,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未来科技板块虽然可能会出现调整,但长期依然值得关注。同时通过定投的方式淡化择时,同时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相比一次性买入来说确实是更优的选择。总的来说,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基金业绩表现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增长性,投资策略和持仓情况也符合当前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当下值得关注并考虑配置。
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科技成长板块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基金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了,而在当前市场轮动的情况下,定投或许能成为我们把握股市投资机遇的好工具!以定投方式进场,既可以规避短期市场的不确定性,又能在市场低位阶段逐步积累“低位”筹码,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中加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