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如果你逛无锡惠山古镇,可能会偶遇一位特殊的“店长”——机器人“梁元”。它佩戴着店长绶带,为游客提供专业引导服务。与其一同亮相的,还有智元“远征”“精灵”“灵犀”系列人形机器人,它们有的能持鼓槌敲出铿锵节奏,有的随鼓点舞动金龙,有的还能握毛笔写字。
消息面上,9月30日,智元机器人全国首家开放式具身智能体验中心在无锡正式开业。这个坐落于惠山古镇映月里街区的体验中心,成为全球首个聚焦人形机器人的沉浸式互动场所。这个体验中心占地1300平方米,设计了八大主题空间,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机器人运动极限,参与拳击擂台、棋牌对弈等互动项目。价格方面也较为亲民,参观票定价59.9元/人,开业首月还提供6折优惠。
这个体验中心的开业,标志着前沿具身智能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文旅消费场景。实际上,机器人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国庆期间,从导览服务到安全巡逻,从文化表演到消费体验,在多地旅游景区,智能机器人正以“多功能员工”的身份入驻。在武夷山景区,傲鲨智能的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游客登山;在北京潭柘寺,机器狗穿梭于殿宇楼阁之间,不仅运输物资,还与游客互动。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机器人产业不仅在文旅领域开辟了新场景,整体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最新数据,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增幅超25%。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消费国,中国贡献了全球近40%的市场增长,整体市场占比超30%,年增长率稳定在25%以上,远超全球平均增速。2025年上半年数据更为亮眼: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35%,服务机器人销量增幅直接突破50%,成为拉动全球市场的核心引擎。
细分领域来看,服务机器人正迎来“全民普及”。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1%。家用场景中,高端机型销量占比不断提升;商用领域更呈现“细分爆发”,餐饮场景以45%的占比成为绝对主力。从产业演进的角度看,机器人行业已经告别“概念炒作”,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有分析师指出,人形机器人在持续迭代的过程中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目前多家厂商已获得了大批量订单。
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也日渐清晰。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展现出绝对优势,全球前五名均为中国厂商,合计掌控超60%的市场份额。其中,普渡机器人以23%的全球份额稳居榜首。技术融合是2025年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特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升级为“智能伙伴”。搭载AI算法的机器人能自主识别环境、规划路径,家用机器人可根据用户习惯调整工作模式,工业机器人能实时优化生产流程。
展望未来,随着机器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整个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有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行业爆发得很快,主要瓶颈在于各家的技术、量产能力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我看来,机器人板块的长牛趋势未改,前期的调整已经消化了部分估值泡沫,现在的估值位置逐渐回归理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机器人板块的投资者不妨考虑通过指数基金来布局这一赛道。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借助指数基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分散个股风险,又能把握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发展机会。$南方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C$ (020608)就是瞄准这一点,它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确保投资覆盖整个机器人生态圈。从业绩表现来看,该产品近一月实现5.40%的收益率,近三月累计上涨28.23%,近六月涨幅达32.97%,近一年更是取得了45.23%的亮眼表现,值得投资者保持关注。
总体而言,机器人产业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这个赛道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