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形机器人板块的热度又起来了,不少朋友都在问,这个方向是不是真的有机会。说实话,从产业发展的节奏来看,现在确实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行业动作频频,新玩家不断入场,资金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在我看来,人形机器人目前正处在量产前夜,虽然还没有大规模落地,但市场预期已经打得很满。这个阶段,供应链还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新的技术方案、新的零部件供应商都可能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加上接下来几个月,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有新品发布计划,11月还有特斯拉股东大会,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板块继续表现的催化剂。在当前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的背景下,这个方向的趋势可能还会延续。
国外方面,特斯拉的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马斯克不久前又增持了1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这对市场情绪是有提振的。更关键的是,Optimus机器人的量产计划看起来在积极推进,有消息说国内的核心供应商已经上调了2026年三季度的量产指引。这说明产业链对需求的确定性在增强,不是空谈概念,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订单支撑。国内这边也不冷清,不少车企和科技公司都在加码“具身智能”方向,一些知名的机器人公司开始推进上市流程,提交IPO申请或者启动上市辅导。虽然我们不刻意提政策,但行业层面的支持动向也对板块有正面影响。
从行业发展的逻辑来看,大模型的快速进步给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很强的技术基础。以前机器人更多是执行预设指令,现在通过AI大模型,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做出决策,这就是所谓“具身智能”的体现。作为AI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国内外都在积极布局,商业化前景越来越清晰。短期来看,市场比较关注的是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的技术路径会不会有变化,比如是不是会用更多轻量化材料,像peek这种,替代原来的金属部件,这对降本很重要。长期来说,大模型的能力决定了机器人能在多大范围内应用,技术突破可能会成为行业真正的爆发点。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思路,我觉得可以沿着几条线去布局。一是找那些趋势明确、进展经常超预期的公司;二是关注国产供应商里基本面扎实、技术有优势,尤其是具备设计能力的公司;三是留意一些估值不高,但机器人业务有潜力的公司,比如通过收购或者控股方式切入这个领域的;最后,还有一些公司可能市场关注度不高,存在预期差,也值得挖掘。总的来说,这个板块还在成长初期,机会多,但也要注意节奏,不要盲目追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想系统性参与机器人行业的投资,不妨关注一下$南方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C$ (A类:020607 C类:020608)。这只基金跟踪的是中证机器人指数,持仓覆盖了一批机器人领域的重点公司,能较好地反映板块整体表现。从业绩来看,各个阶段的表现都挺亮眼,近一周涨了4.14%,近一月涨7.42%,近三个月涨33.83%,近一年涨幅更是超过86%。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借助指数工具布局,既能分散个股风险,又能把握产业趋势,算是一个比较省心的选择。
当然,任何投资都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机器人行业虽然空间大,但波动也不小。建议保持关注,逢低分批布局可能更适合大多数人。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展落地,这个赛道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指数操盘手集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