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开实盘啦# 为何紧盯尹航及其实盘?专业、透明与陪伴感给出答案
在基金投资的浪潮中,我关注过不少经理,但能让我持续紧盯实盘动态的,万家基金的尹航是为数不多的一位。这份关注并非跟风,而是源于对他专业背景的认可、产品业绩的验证,以及持有过程中积累的信任感,每一点都让我觉得“值得长期追随”。
关注尹航的起点,是他扎实的专业履历与独特的量化投资逻辑。作为复旦大学金融硕士,他拥有12年研究经验与8年投资管理经历,完整穿越过2015年、2018年等多轮牛熊周期 。这种“见过风浪”的经历,远比短期亮眼的收益数据更让人心安。更关键的是他的投资方法论——作为万家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监,他是出了名的“数据狂魔”,依靠人工智能算法挖掘高频数据,结合动量与反转效应选股,而非依赖主观判断追热点 。对我这种厌恶“赌方向”风险的投资者来说,这种“用模型说话”的策略,从根源上降低了人为误判的概率,专业度看得见摸得着。
产品测评的结果,进一步坚定了我关注的决心。他管理的万家高端装备量化选股混合A,最打动我的是“多阶段正超额收益”特性——无论市场涨跌,始终能跑赢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 。对比我曾踩过的行业基金“大涨大跌”的坑,这只基金的表现堪称“稳健典范”:通过分散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均匀)与动态平衡(在大小盘、价值成长间灵活调整),最大回撤远低于同类基金,2023年市场回调时最大回撤仅7.8%,远优于12%以上的同类平均水平 。更贴心的是,作为量化产品,其年化换手率仅1.2倍,远低于行业平均,说明他聚焦企业长期价值,而非靠短期交易博弈,这与我的长期投资理念高度契合。
过往的持有体验,让这份关注沉淀为实实在在的信任。2023年初我开始定投万家高端装备A,初期就遭遇市场震荡下行,基金净值小幅亏损,身边不少朋友纷纷暂停定投,但我想起尹航“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超额”的理念,选择了坚持。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市场回暖,之前低价积累的份额很快让收益由负转正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风险控制能力:2025年市场剧烈波动时,他通过量化模型精准调整仓位,产品表现依旧稳健;去年科技板块回调时,基金回撤仅5%左右,且迅速反弹 。持有期间,我从不用天天盯盘,只需通过季报确认他的策略未偏离——这种“省心”的体验,是很多基金难以给予的。
尹航的实盘公开,更让我看到了“知行合一”的坦诚。他不仅管理基金,还亲自开启定投计划,用真金白银与持有人“休戚与共” 。实盘将他的操作逻辑完全可视化:比如在某季度增配半导体设备,对应着他公开提到的“产业景气度提升”;在市场高位降低股票仓位,呼应了他“估值安全边际优先”的原则 。这种“操作与观点一致”的透明度,远比空洞的宣传更有说服力。更难得的是他的投资者陪伴,每次市场调整后,都会通过公告或直播解释逻辑,用“股市比债市香”“海外资金加仓中国资产”等通俗表达拆解市场,帮我理清投资思路 。
如今紧盯尹航的实盘,我有着清晰的期待:一方面把实盘当作“投资教科书”,学习他如何平衡成长与价值、判断估值合理性;另一方面将其作为投资参考系,计划在实盘策略与我的配置方向契合时加大投入。在这个充斥着短期噪音的市场中,尹航用专业、透明与陪伴感,给了普通投资者一份“确定感”。这样的基金经理及其实盘,自然值得长期关注与追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