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4 09:49:17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创新药企如何穿越周期?我找到了答案

#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24天+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投资者,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海外关税政策调整引发市场震荡,但手握创新药龙头企业的朋友们反而显得格外从容。这种底气并非空穴来风——当我翻开海关数据时发现,中国对美医药出口额仅占整体出口的17.6%,而创新药企主打的BD(商务拓展)模式更是巧妙绕开了商品关税的雷区。记得去年某家头部药企与跨国巨头达成10亿美元授权协议时,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的模式就让合作伙伴承担了绝大部分市场风险,这种"借船出海"的智慧正在成为行业标配。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愈发感受到创新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支付端的改革犹如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北京、深圳近期接连出台的"创新药快速进院"政策,让曾经需要三年才能铺开的特效药,现在半年就能触达百万患者。更让我惊喜的是商业健康险的崛起,去年某靶向药通过商保渠道实现溢价销售,不仅让药企收回了研发成本,更让我看到"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这些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行业的游戏规则,曾经困扰行业的"研发投入-集采压价-利润缩水"死循环,似乎找到了破解之道。


当我与行业研究员交流时,他们总会提到两个关键词:工程师红利和AI赋能。某CRO企业高管曾向我展示过一组对比数据:同样规模的研发团队,中国企业的用人成本仅为美国的1/3,但临床试验效率却高出40%。而AI的介入更如虎添翼,某AI制药平台仅用18个月就完成传统需要5年的药物发现阶段,研发成本直降60%。这些实实在在的效能提升,在近期密集披露的海外授权交易中得到验证——今年前四个月License-out交易额同比激增26%,某双抗药物的海外授权首付款就高达8亿美元。


估值层面的信号同样值得玩味。当前医药板块市盈率处于近十年27%分位,而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的市销率中位数仅3.2倍,这个数字放在全球市场都显得颇具吸引力。我注意到工银瑞信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的前十大持仓清一色是两地上市的创新药龙头,这种配置思路与机构投资者"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不谋而合。特别是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临近的背景下,创新药这种对利率敏感的资产类别,正在成为聪明资金提前布局的标的。


站在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我越发理解这个行业的韧性所在。当某些传统行业还在关税阴云中徘徊时,创新药企已经构建起"国内医保+海外授权"的双轮驱动模式。某明星PD-1药物去年海外销售分成收入首次超过国内市场的案例,印证了国际化战略的成功。而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的暖意——从"创新药目录"的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多地设立的千亿级生物医药母基金——都在为这个赛道注入长期信心。或许正如某位基金经理所说:"当下创新药板块的波动,不过是成长股必经的烦恼,真正重要的是抓住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供给端变革。"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