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创新药指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它需要从零开始研发,经历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人体试验等层层关卡,最后才能上市。这个过程平均需要10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失败率高达90%。所以,能坚持下来的企业要么实力雄厚(比如恒瑞、药明康德),要么专注细分领域(比如专攻抗癌药的百济神州)。为什么最近创新药突然火了?
1. 政策松绑,利润有保障。首先是集采规则变得更友好了,以前国家“以低价中标”采购药品,药企利润被压得很低。现在对创新药改用“质量优先”规则,允许合理定价。其次,医保也将于2025年推出“丙类目录”,专门报销高价创新药。患者自掏腰包的部分从70%降到40%,更多人能用得起,药企销量自然增长。
2. 企业开始赚钱了。伴随着更多创新药商业化,创新药行业逐渐步入盈利改善期。百济神州预计25年扭亏为盈,信达生物24年报实现盈利。恒瑞医药的年报中,披露了未来三年预计获批上市的47项创新成果,已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这说明创新药不再是“只烧钱不赚钱”的买卖。
3. 技术突破 + AI帮忙。在AI的助力下,创新药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都能得到有效的降低。例如,AI可以将研发周期从传统的8-11年缩短至5-7年,使研发成本下降25%-30%。当前,我国在研新药项目的数量占到全球的35%,去年跨国公司采购中国在研项目成交额高达43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药发展的重要市场。根据Stifel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1/3的授权来自中国。相较于2022年12%的比例,有较大的增长。
创新药板块就像“医药界的科技股”,既有技术突破的想象力,又有政策松绑的确定性,长期看潜力巨大。但投资前也要看清楚风险,不能盲目跟风。新药研发像种庄稼,要经历“种子筛选→发芽→开花→结果”多个阶段。研发的失败、政策的变化、和产品之间的内卷竞争,都为创新药的投资注入了不确定性。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投资者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前怕狼,后怕虎:既害怕追高,又害怕踏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个相对稳妥的方式,是借助工具型产品来分散风险、布局趋势,比如$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聚焦健康产业全链条,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港股通投资标的比例为0%-50%,一篮子覆盖了A+H两地中的优质创新药企业,既包括有技术壁垒的CXO龙头,也包括具备研发能力的创新药企,让你不必选股也能参与行业成长。@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