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
一、创新药:医药行业的“皇冠明珠”,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1. 技术突破驱动行业高景气。
创新药是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其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药物。以ADC(抗体偶联药物)、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IO多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抗)及TCE(T细胞衔接器)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领域,正重塑全球医药市场格局。2023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达104亿美元,其中Enhertu(DS-8201)以24.56亿美元销售额登顶,中国药企如科伦博泰的SKB264、百利天恒的EGFRxHER3双抗ADC等国产创新药已进入商业化爆发期,临床数据媲美国际竞品。GLP-1赛道则从减重单适应症向心血管、神经保护等多重获益扩展,口服与皮下注射剂型多样化,中国企业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出海,如恒瑞医药的GLP-1药物获60亿美元授权。技术突破不仅提升疗效,更通过成本优势(如国内研发周期比欧美快50%,成本仅为30%-50%)形成全球竞争力。
2. 政策红利释放长期增长空间。
国内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创新药从“控费”转向“真创新”支持。2025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方案》提出设立“丙类药品目录”,优先纳入创新药并引入商保支付,优化首发价格管理机制,赋予企业定价自主权。医保谈判成功率超90%,创新药纳入医保后放量周期缩短,如SKB264纳入医保后预计首年销售额达8-10亿元。地方层面,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临床试验加速政策,伦理审查互认率提升至90%,审批时限压缩至30天,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政策端的全链条支持为创新药企构建了从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确定性。
3. 市场需求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全球老龄化加速催生未满足临床需求,肿瘤、慢性病及罕见病治疗领域缺口巨大。203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14%,推动创新药市场规模年增8%以上,中国增速更达12%。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国际化进程提速,2024年国内药企License-out交易总额超200亿美元,ADC、双抗等领域的“中国方案”获国际认可。例如,康方生物PD-1/EGFR双抗头对头击败默沙东K药,ROR1 ADC在DLBCL一线治疗中实现100%完全缓解。国际化不仅拓宽市场空间,更通过技术授权反哺国内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4. 产业链优势与估值修复潜力。
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完整产业链及高效临床资源,在创新药研发中占据成本与效率优势。国内临床前开发速度比欧美快50%,人均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30%-50%。当前创新药板块PE约28倍,处于历史25%分位,随着2025-2026年头部企业盈利拐点临近(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预计扭亏),估值弹性空间显著。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为行业注入确定性。
二、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基金:布局创新药赛道的优质工具。
1. 专业团队与复合型投研能力。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由医学博士谭冬寒与生物学博士丁洋联合管理,团队背景兼具临床经验与产业洞察。谭冬寒深耕医药行业12年,主导创新药械产业链研究;丁洋专注全球创新药动态跟踪,擅长挖掘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工银瑞信医药团队成立十余年,覆盖药学、临床、商业化全链条,研究深度与前瞻性行业领先。例如,团队早在2023年即预判ADC赛道拐点,重仓布局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标的,精准捕捉超额收益。
2. A+H双市场布局,分散风险捕捉机遇。
基金通过A股与港股通灵活配置,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港股创新药板块因估值低位(PE约20倍)及国际化属性,成为布局重点。2025年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超35%,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等成分股贡献显著。A股则聚焦龙头溢价,如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超50%)、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88亿元)等,形成“港股估值修复+A股龙头成长”的双重驱动。
3. 业绩表现与风控能力突出。
截至2025年4月,基金近3月收益率25.09%,近6月7.30%,显著跑赢同类均值(12%)。持仓集中度高(前十大重仓占比54.81%),聚焦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核心资产,兼顾创新药研发(如智翔金泰)与商业化(如三生制药)环节。回撤控制方面,近一年最大回撤-21.05%,优于行业平均(-34.38%),通过动态调整仓位与行业分散降低波动。
4. 费率优势与长期持有策略。
C类份额持有满30天免赎回费,管理费0.6%/年,显著低于同类主动基金(1.5%),适合长期配置。基金经理采取“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仓位配置龙头(如药明康德占比8.77%),卫星仓位捕捉高弹性标的(如DLL3 ADC龙头再鼎医药)。历史数据显示,持有满3年胜率超75%,年化收益达18%-25%,契合创新药长周期投资逻辑。
创新药作为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兼具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与国际化潜力,是长期配置的优质赛道。工银健康产业混合基金凭借专业团队、双市场布局与风控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参与创新药红利的工具。在人口老龄化、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的三重驱动下,该基金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周期,为持有人创造长期价值。@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