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4 15:22:24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创新药出海模式能否规避关税冲击?

#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14天+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投资者,最近我仔细梳理了创新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发现这个领域正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却又蕴含机遇的特殊时点。说实话,当看到海外关税政策调整的消息时,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担心过医药板块会受冲击,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悲观。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就注意到港股的创新药龙头频繁出现在机构调研名单里。当时市场情绪低迷,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动态市盈率仅21倍,不少个股的市销率甚至跌破2倍,这在全球医药股中都是罕见的估值洼地。财通基金的季报显示,他们一季度重点加仓的正是这批被错杀的港股创新药标的,这与我跟踪的北上资金流向不谋而合。


真正让我吃下定心丸的是产业层面的变化。中国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在2024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像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的13亿美元交易,不仅创下单笔交易记录,更标志着我们的研发实力已经获得国际认可。更妙的是,这种通过知识产权授权(license-out)的出海模式,完全绕过了传统商品贸易的关税壁垒,相当于在惊涛骇浪中找到了避风港。


不过最让我兴奋的还是行业生态的质变。以前总有人说我们的创新药是"me-too"的跟风式创新,但现在像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这类全球首创药物开始涌现。政策端的改革更是大刀阔斧,深圳最近出台的《创新药进院绿色通道》直接把新药入院时间压缩到3个月,北京设立的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更让我看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这些变化让我想起十年前投资互联网行业时见证的产业跃迁。


当然,这个领域的投资绝非坦途。我注意到部分投资者还在纠结集采的阴影,但支付端改革其实已经打开新局面。去年商业健康险规模突破2.5万亿,特药险覆盖人群超过1.2亿,这为创新药提供了差异化的支付渠道。更不用说医保谈判规则的优化,现在创新药上市12个月就能进医保,这比三年前的24个月周期缩短了一半。


站在当下这个节点,我发现有三个趋势正在形成共振:首先是美联储降息周期下成长股估值体系的重构,创新药作为典型的长久期资产,对利率变化极其敏感;其次是AI技术加速渗透带来的研发革命,国内头部药企的研发周期已经缩短30%,成本下降40%,这在传统医药行业简直是颠覆性的效率提升;最后是产业资本与二级市场的正向循环,近三个月就有超过20家创新药企获得产业资本增持,这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信号值得重视。


说到具体布局,我最近重点研究了工银瑞信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的持仓。他们前十大重仓清一色是创新药龙头,既有百济神州这样全球化布局的航母,也有迪哲医药这种专注源头创新的黑马。更难得的是这只基金横跨AH两地市场,既能捕捉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又能抓住A股的政策红利,这种立体化布局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聪明。


看着账户里持仓的医药股逐渐翻红,我时常想起长城基金梁福睿的那句话:"当人们还在争论关税影响时,中国创新药企早已在重构全球产业链。"或许这就是投资的魅力所在——在迷雾中识别真金,在分歧中把握共识。对于有心人来说,此刻的创新药板块,恰似破晓前的启明星,虽然周围仍有暗影浮动,但东方既白的趋势已然清晰。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