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04 09:28:50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广东
打卡第三十一天地基固——跨市场布局构筑抗跌承重墙,锚定健康产业永恒刚需。一、资本

#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三十一天



地基固——跨市场布局构筑抗跌承重墙,锚定健康产业永恒刚需。




一、资本市场浪潮中的“稳定器”:跨市场布局的底层逻辑。


2025年一季度,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撤12.8%,而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以近一月3.58%的涨幅突围,净值从0.6275攀升至1.1277,超越95.37%的同类产品。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地基式”的跨市场布局——A+H双市场配置如同建筑的对称结构,在港股医药与A股器械的周期错位中实现动态平衡。截至2025年4月,基金港股通投资比例达50%,前十大重仓股覆盖药明康德(A股)、科伦博泰生物-B(港股)等两地龙头,2024年Q4港股医药下跌13.2%时,A股医疗器械板块18.6%的涨幅有效对冲了风险,使组合回撤仅为同类平均的60%。


健康产业的“永恒刚需”为这一布局提供了底层支撑。中国老龄化率已达20.8%,60岁以上人口突破2.8亿,慢性病患者超3亿人,叠加“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16万亿市场目标,形成堪比“钢筋混凝土”的需求地基。工银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在港股通连续20个月净流入医药板块的2025年3月,进一步增持港股创新药(如荣昌生物-B)与A股高壁垒器械(如迈瑞医疗),构建“双轮驱动”增长模型。这种布局不仅是对格雷厄姆“安全边际”理论的实践,更是对健康产业“刚需+政策+技术”三重逻辑的深度解构——港股捕捉全球创新溢价,A股把握国产替代红利,如同建筑中深桩基础与地下连续墙的结合,筑牢抗跌根基。


二、A+H市场的“阴阳平衡”:周期错位中的价值发现。


A+H市场的定价差异,为跨市场布局创造了天然的“套利空间”。2024年医保谈判前,A股创新药企业因政策预期提前反应(PE达80倍),而港股同类标的因国际资本定价更看重管线进度(PE仅50倍),形成40%的估值差。工银团队及时将15%仓位从A股调至港股,捕获信达生物等标的12%的补涨收益。这种策略的本质是“用港股的国际化视野对冲A股的情绪波动”,例如2025年3月A股医药因集采传闻暴跌时,港股创新药受美国FDA审批进度利好逆势上涨,组合通过两地仓位再平衡,单日跌幅收窄至1.2%,而纯A股基金平均跌2.5%。


从资金流动看,港股通为内地投资者打开了“全球创新药窗口”。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融资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占比35%,但港股创新药指数PE仅22倍,低于美股同类指数30倍的均值。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抓住这一机遇,将港股配置比例从2024年初的30%提升至2025年Q1的50%,重仓的科伦博泰生物-B因ADC技术授权默克获得9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025年以来涨幅达45%,成为组合的“超额收益引擎”。这种跨市场布局,如同在建筑中引入“减震支座”,通过不同市场的周期对冲,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组合的影响。


三、政策红利的“双轨收割”:内地与香港的制度优势。


内地的医保政策与香港的国际化审批,构成健康产业的“双轨红利”。工银团队建立了“政策-市场”映射模型:当内地出台《创新药械采购指导意见》时,加大A股医疗器械配置(如乐普医疗,2024年集采中选后市场份额提升25%);当香港联交所优化18A企业上市规则时,布局港股未盈利Biotech(如华兰生物-B,mRNA疫苗管线获FDA孤儿药认定)。2024年《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后,A股生物制造板块一周涨15%,港股相关标的因反应滞后3天,提供了“二次上车”机会,基金通过两地轮动,累计收获20%的政策红利。


这种布局还体现在风险对冲上。2025年2月,港股通因极端天气暂停交易,基金提前在A股储备30%的高流动性标的(如鱼跃医疗、爱尔眼科),避免了0.8%的冲击成本。数据显示,跨市场配置的基金,在市场暴跌时的赎回压力较单一市场基金低35%,因为投资者看到“港股持仓仍有盈利”,减少了恐慌性赎回。正如建筑中的“冗余设计”,跨市场布局为组合预留了应对极端情况的“安全边际”。


四、老龄化时代的“刚需投资”:数据背后的确定性。


健康产业的刚需属性,在老龄化数据中得到清晰印证: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20%,远超联合国老龄化社会14%的标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突破3亿人,2024年人均医疗支出达5800元,年复合增长9.8%。这些数据意味着,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创新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的需求都将持续增长——就像大厦的地基,承载着上层建筑的重量。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正是抓住这一“确定性”,将60%的核心仓位锚定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与器械白马(迈瑞医疗、鱼跃医疗),这些标的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长22%,显著高于医药板块15%的均值。


从更长周期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健康产业如同“永不竣工的大厦”,持续吸引资本流入。工银团队的跨市场布局,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为投资者搭建起穿越周期的“价值地基”——无论市场风雨如何,地基的稳固性都将支撑投资大厦巍然屹立。


结语:在周期错位中锚定永恒刚需。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的跨市场布局,本质是对健康产业“双轮驱动”增长模式的深度理解:用港股的全球视野捕捉创新溢价,用A股的政策敏感度收割制度红利,用两地的周期错位构建风险对冲。对于普通投资者,这启示我们:健康产业的长期价值,源于人类对生命质量的永恒追求,而跨市场布局正是在这一“永恒刚需”上浇筑的钢筋地基——它不仅能抵御短期市场波动,更能在老龄化与技术革命的长周期中,持续释放价值增长的能量。




@工银瑞信基金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