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34天,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尽管目前市场规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政策支持、支付体系改革以及资本投入等多重因素正在推动行业迈向突破性增长。
1.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支付体系改革加速
医保与商保协同支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并探索建立“医保+商保”多元支付体系。丙类药品目录的推出将允许高价创新药通过商业保险覆盖,缓解医保基金压力。
商业保险的崛起:目前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占比仅为7.7%,但《2025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预测,到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将提升至44%,规模达4400亿元,成为创新药支付的核心支柱之一。
医院准入优化:多地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尽配”创新药,打破医保总额限制和药占比束缚,加速创新药进院落地。
2. 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中美差距显著:2023年中国人均创新药支出仅20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766美元,显示中国创新药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
2035年万亿规模预期:白皮书预测,203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其中医保和商保合计支付占比有望超过80%,增量空间显著。
出海战略加速:2024年被称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元年”,国内药企通过License-out和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以规避国内支付能力限制。
3.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投融资热度高:2024年创新药领域融资案例达159起,金额超200亿元,显示资本对行业的长期看好。
研发能力提升:2023年中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6种,是2018年的4倍以上,研发效率显著提高。
政策激励研发:政府通过税收优惠、险资投资引导等措施鼓励创新药研发,例如鼓励保险公司设立创新药产业投资基金。
中国创新药行业前景广阔,政策、资本和技术正形成合力推动行业高速增长。尽管短期内与国际巨头差距明显,但支付体系改革、研发能力提升和国际化战略将逐步缩小这一差距。未来10-1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创新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领先突破。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或是布局创新药优质标的的黄金窗口,那些兼具较强研发实力、商业化能力与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有更大可能性在这场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可重点关注。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正是看中了创新药行业的这一广阔前景,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健康产业领域,尤其是创新药板块。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业绩表现也非常优秀,近1月、近3月业绩表现均位于同类前1%,优秀的表现有目共睹。此外,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的基金经理谭冬寒与丁洋均具备医学背景,这专业度也是没谁了。再加上他们主动调仓把握细分赛道机会的能力,这基金的表现能不亮眼吗?在当前市场如果看好创新药未来发展,可以通过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把握未来投资机遇。@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