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 打卡第三十三天,
最近医药板块的火热行情,让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全球新药研发突破不断,国内政策持续加码,叠加投融资环境改善,创新药赛道正迎来新一轮爆发期。但普通投资者往往面临一个难题:A股的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强,港股的Biotech公司估值弹性大,到底该押注哪边?其实,成年人从不做选择——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020559)这只基金,直接把A+H创新药龙头“打包”进了持仓。
先说市场大环境。2024年海外医药投融资虽然回暖,但波动明显;反观国内,9月后数据逐月攀升,说明资本正加速涌入创新药产业链。这种分化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共振:国内创新药审批提速、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叠加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全球资本对生物科技的偏好回升,A+H创新药板块的“戴维斯双击”条件已经成熟。而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布局了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这类A股创新药龙头,也覆盖了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港股优质Biotech,真正实现了“双市场、全产业链”的覆盖。
选基金,核心还是看人。工银的谭冬寒和丁洋,堪称医药领域的“黄金搭档”。谭冬寒是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出身,做了10年医药研究员,对创新药靶点、临床数据、商业化前景的判断堪称“内行看门道”。他管理的工银医药健康股票基金,过去5年累计回报超120%,排名同类前10%。丁洋则是加州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背景,擅长从分子机制层面挖掘前沿技术,比如他管理的工银医疗保健基金,去年就提前重仓了减肥药、ADC等热门赛道。两位基金经理一个偏稳健、一个更激进,组合起来既能守住基本盘,又能抓住弹性机会。
更让人心动的是这只基金的“亲民属性”。作为一只C类份额基金,它免收申购费,持有满30天赎回费直接归零,特别适合普通投资者做波段操作。而且,它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只有1.2%/年,比同类基金平均低0.3个百分点。别小看这点差距,长期复利下来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当然,创新药投资从来不是“躺赢”的赛道。新药研发有“双十定律”(10年、10亿美元),临床失败风险始终存在。但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通过分散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配置(比如同时持有创新药、CXO、科研设备企业),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单一环节的风险。从数据看,它今年以来涨了20.76%,跑赢90%的医药主题基金,但最大回撤只有12%,控风险能力明显强于同类。
最后说句实在话:医药板块的长期逻辑从未改变——人口老龄化、技术迭代、支付能力提升,三大引擎还在轰鸣。与其在A股和港股之间纠结,不如选一只“一鱼两吃”的基金。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既有工银瑞信这个老牌公募的投研实力背书,又有双基金经理的“双核驱动”,还帮你省了手续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当下布局创新药最省心的选择。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