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30 16:36:13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普通投资者如何布局创新药行情?

#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10天+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观察医药板块的动向。作为普通投资者,眼看着自己持仓的消费股起起伏伏,突然注意到沉寂许久的创新药板块开始频频出现在券商研报里。仔细梳理下来,发现这个领域正经历着不寻常的转折。


先说大家最担心的关税问题吧。我特意查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加征清单,发现生物医药产品基本不在其列。更关键的是,国内药企的出海方式很聪明——他们不是直接把药瓶运到海外,而是把专利技术授权给默沙东、诺华这些国际巨头。这种"知识出口"的模式,既绕开了关税壁垒,又能坐收研发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就像百济神州把泽布替尼的海外权益交给诺华,去年光这一项就入账数亿美元。这种轻资产模式比传统出口安全得多。


真正让我动心的是行业的底层变化。以前总听说创新药企烧钱不赚钱,现在情况不同了。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后,像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这类新药,从获批到进医保的时间缩短到8个月。支付端改革不仅让好药更快触达患者,更重要的是给药企带来了可预期的现金流。最近拜访上海张江的药企时,他们的财务总监给我算过账:一个成功上市的创新药,销售峰值能达到20-30亿,而十年前同类产品可能连5亿都达不到。


国际化这条路也越走越宽。上周刚看到科伦博泰把某个双抗药物以10亿美元首付款授权给默克,这种交易今年已经出现十几起。有意思的是,海外巨头现在不仅买我们的成品药,连早期研发项目都抢着合作。药明生物的高管在路演时透露,他们服务的全球前20大药企中,有16家都在用中国团队开发的候选药物。这种研发实力的外溢,正在重构全球医药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估值方面确实有吸引力。中证创新药指数当前PE只有28倍,比过去五年中位数低30%。特别是港股创新药板块,不少龙头企业市值跌破现金储备,这种极端估值我在2018年医药集采时见过一次。但这次不同的是,企业基本面向好——信达生物的PD-1在美国获批,康方生物的双抗在ASCO大会上数据惊艳,这些实质性进展和四年前单纯炒预期的行情完全不同。


政策暖风更是持续不断。北京、深圳最近相继出台创新药专项支持政策,从产业基金到优先审评形成组合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省会城市,直接给本地药企的创新药项目配建了三甲医院的临床研究中心。这种地方政府深度参与的产业培育模式,很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路径。


当然,普通投资者直接选个股风险不小。我研究过工银瑞信健康产业混合的持仓,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是两地上市的创新药龙头,既有港股里弹性大的Biotech,也有A股中现金流稳定的Big Pharma。这种组合既抓住了行业贝塔,又能通过主动管理捕捉个股阿尔法。特别是他们重仓的某家CAR-T企业,最近刚拿到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这种催化剂对股价的推动力在创新药领域屡试不爽。


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越来越确信创新药板块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窗口期。天时是美联储降息周期下成长股估值修复,地利是国内支付环境改善叠加出海爆发,人和则是市场情绪从过度悲观转向理性认知。就像十年前没人相信中国手机能走向世界,现在轮到创新药接过产业升级的接力棒了。对于错过新能源行情的投资者来说,这次或许是个不容再失的机会。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