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九天,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加速演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以稳健且自信的姿态,阔步迈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回溯 2015 年,药政改革的大幕缓缓拉开,这一意义深远的变革犹如一阵强劲东风,为产业向创新升级方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推动其迅猛发展、蒸蒸日上。历经十年的砥砺奋进,中国创新药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凭借其敏锐非凡的市场洞察力,精准锚定 A 股与港股的创新药领域,牢牢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为广大投资者开启了一扇共享行业发展红利的宝贵机遇之门。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在多个关键维度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辉煌成就。从 2015 年至 2024 年,我国原研创新药数量成功超越美国,荣登全球榜首。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不仅如此,原研 FIC(First-in-Class,即全球首个同类靶点新药)药品数量占到全球的 24%,仅次于美国,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在创新药源头研发方面的卓越实力。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方面,2024 年国产创新药 IND 占比高达 87%,直观地反映出国内创新药研发的活跃程度之高。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中,国产比例从 2015 年的不足 10%稳步攀升至 2024 年的 42%,这一变化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的强劲轨迹,预示着其前景无比广阔。
政策层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无疑是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2024 年,国务院相关方案正式落地并稳步推进,各地配套政策纷纷出台,共同构建起一套全面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支持体系。国家药监局积极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大幅缩短创新药上市申请的审评时间,为创新药更快推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医保政策也在持续优化完善,通过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创新药市场的扩容。以 PD - 1 等创新药产品为例,医保政策的支持使其销售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充分展现了政策对创新药市场的积极拉动作用。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的布局策略与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该基金将 80%以上的股票资产聚焦于健康产业,其中港股通标的占比上限为 50%。这种精心设计的 “A + H” 布局模式,巧妙融合了 A 股和港股创新药企业的独特优势。A股创新药企深深扎根于本土市场,拥有深厚的市场根基、广泛的销售网络以及对国内患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十足;港股市场则汇聚了众多国际化生物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在前沿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这种“A + H” 布局,基金能够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充分参与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为投资者捕捉到更为多样化的投资机会。
从基金经理的配置安排上,更能深切感受到其投资策略的专业性与前瞻性。谭寒寒博士毕业于声名远扬的清华 - 协和临床医学专业,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担任团队负责人等重要职务,对国内医疗体系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这使他在把握国内创新药市场动态和企业发展趋势方面独具慧眼,见解独到。丁洋博士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专业背景使其专注于创新药领域,凭借对海外行业趋势的熟悉,为基金投资引入了国际视野和前沿理念。这样一支由 “本土 + 国际” 组成的专业投研团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创新药企业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和筛选,为基金精准选股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药行业虽前景一片光明,但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创新药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获批上市,往往要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且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前期所有投入付诸东流。为应对这些风险,$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散投资策略,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努力寻求最佳平衡。基金投资组合分散于不同细分领域和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企业,既关注早期项目的发展潜力,不放过获取高额回报的机会;又兼顾临近商业化品种的稳定收益,为基金资产的稳健增值筑牢防线。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医保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创新药行业有望迎来更为关键的发展转折点。$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凭借对政策风向的高度敏锐、科学合理的 “A + H” 布局以及专业高效的投研团队,无疑将成为投资者参与创新药投资的不二之选。它将助力投资者实现投资目标,在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收获丰厚的回报。
@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