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5 15:35:16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福建
创新药赛道还有多少投资价值?

#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5天+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医疗板块的投资者,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当全球贸易壁垒悄然筑起,创新药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赛道究竟还有多少投资价值?去年秋天,我亲眼看着持仓中的某只创新药ETF在两个月内跌去20%,那时焦虑得整夜翻看研报到凌晨。直到今年初参加行业交流会时,一位资深分析师的话点醒了我:"现在正是蹲下来系鞋带的好时机,因为创新药的马拉松才跑过第一个补给站。"


事实确实如此。最近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消息虽然让市场风声鹤唳,但仔细拆解数据会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药产品仅占行业总出口额的17.6%,而且创新药企普遍采用的BD授权模式(即把研发成果授权给跨国药企进行后续开发)根本不在关税清单之列。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反而让国内企业规避了贸易摩擦风险,还能坐收首付款、里程碑分成和销售提成。就像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去年光是海外销售分成就贡献了数亿美元现金流。


更让我兴奋的是行业正在发生的质变。过去我们总吐槽国内药企只会做"me-too"仿创药,但现在像康方生物的依沃西这样的全球原研药开始崭露头角。政策层面也在同步发力,深圳刚出台的"药械通2.0"政策直接把创新药进院时间压缩了60%,医保谈判规则优化更是让创新药定价空间提升了30%。这些变化让创新药从过去的"烧钱黑洞"逐渐转变为可测算的现金流生意。


当然,投资不能只看阳光面。去年某Biotech公司临床数据爆雷的惨案还历历在目,这也让我在选标的时格外看重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工银瑞信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给我很大启发,这些龙头不仅手握20+个进入临床三期的重磅管线,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成熟的国际BD团队。比如某持仓药企近期与罗氏达成的10亿美元授权协议,光首付款就覆盖了三年研发投入。这种"研发出海+国内放量"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


站在当下时点,有三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首先是全球药企研发费用占比已提升至18%的历史高位,中国CRO企业的订单可见度看到2027年;其次是创新药指数估值仍处于近十年27%分位,但机构持仓正在从历史低点回升;最重要的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后,DCF模型中的折现率下降直接抬升管线估值中枢。这些信号让我决定逐步增配创新药板块,特别是那些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有差异化布局的企业。


记得上个月参加股东大会时,某药企CEO展示的全球研发地图让我印象深刻:上海张江的发现中心、波士顿的临床团队、苏黎世的注册部门协同作战。这种全球化能力建设或许就是创新药2.0时代最坚固的护城河。正如工银瑞信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写的:"当下正是用望远镜观察创新药行业的好时机,海浪退去时,真正穿着泳裤的选手已经站在起跑线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借道专业机构布局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毕竟这个需要同时看懂临床数据和地缘政治的赛道,确实需要更专业的导航。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