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联手、需求爆发、国产崛起,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
9月18日,英伟达与英特尔宣布建立合作关系,英伟达还将投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在半导体市场激起千层浪。双方将在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同时英特尔将生产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片的x86 SOC。这种CPU和GPU龙头的历史性联合,预示着AI算力市场格局将重塑,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变数。
行业迎来复苏,盈利修复趋势明显!
纵观2025年2季度A股半导体板块,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有增长,盈利修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背后反映的是半导体行业整体环境的改善,随着下游终端需求逐渐复苏,行业景气度正在迎来底部反转。从数据来看,全球半导体市场确实在持续回暖。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1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了。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亮眼,销售额为517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28.8%,同比增长13.1%。
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AI服务器、工业复苏等带来了对半导体产品的强劲需求,存储芯片价格自2025年2月以来累计涨幅达20%-22%,部分产品涨幅更高。
同时,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也普遍较高,华虹半导体达到108%,中芯国际也有92.5%。这些积极因素都为A股半导体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使得半导体板块在股市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多重驱动因素助推行业向前!
半导体行业的这轮复苏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AI带来的算力需求是首要驱动因素。AI技术的爆发式需求覆盖了云端算力、边缘终端及生成式AI应用三大领域。随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垂直AI应用的快速更新,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有分析师指出,AI基础设施、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周期,以及存储需求,是推动半导体产业成长的三大核心因素。国产替代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力。面对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企业在设备、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技术突破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国内半导体企业在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前景,我是比较乐观的。有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2.5%,估值将达到6870亿美元。这个增长幅度在全球主要行业中都是相当突出的。细分领域来看,AI算力、SoC芯片、存储和模拟芯片等板块表现突出。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速将超40%,CSP厂商自研芯片与大模型训练需求有望推动ASIC放量。存储芯片也已经步入价格上行周期,预计第三、四季度合约价继续看涨。消费电子领域也在逐步复苏,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3.09亿台,同比增长了5%。这是自2021年以来表现最为强劲的三季度。AI手机、AIPC、折叠屏手机等新型产品,将成为领航消费电子增长的主力军。
有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11%,并将于2027年提升至43%。AIPC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AIPC渗透率有望达37%。这些新型智能终端的普及,将进一步带动半导体需求的增长。
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此时正是借基入局的好时机。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个人选股难度较大,借道专业基金产品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相关产品$南方半导体产业股票发起C$ (020554)值得锁定,该产品集中投资半导体自主可控子行业,聚焦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EDA软件等国产替代领域。这只基金的表现确实吸睛亮眼,近一周上涨12.82%,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近三月上涨42.24%,近6月上涨35.55%,近1年上涨93.72%!
从持仓来看,这只基金重点布局了半导体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公司,有望在行业复苏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从长期来看,半导体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其重要性在AI、物联网、自动驾驶等趋势下只会日益提升,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英伟达巨资押注OpenAI,能否引领AI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