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5日,创业板连续三天大涨,都是冲高回落,今天上午创业板指盘中再度涨超2%后回落至0.56%,盘面上,科技股继续占据舞台中央,CPO概念内部开始高低轮动,固态电池、消费电子概念表现活跃。
在科技股重拾涨势的当前,更看好有四重利好的半导体板块。
1、AI算力需求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更彻底点燃了全球对高性能算力的饥渴。大模型的训练与海量的推理需求,正推动底层算力硬件设施经历一轮前所未有的升级与扩张。
作为AI训练的“大脑”,英伟达等公司的顶级GPU已成为全球最紧俏的战略资源,带动了整个先进制程芯片产业链的繁荣。
2、存储芯片大周期
半导体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而存储芯片更是周期的“代言人”。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存储大周期的上行通道。
与传统服务器相比,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可达其8倍以上,NAND Flash用量也大幅提升。AI服务器的快速部署,导致了存储芯片供需的严重错配,价格大幅上涨,传统型号LPDDR4供给紧张促使厂商转向高端工艺,供需失衡推动价格持续上行。
3、消费电子新动力
在AI算力和存储周期之外,消费电子领域也涌现出新的增长点,为半导体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OLED面板正凭借其高对比度、柔性可弯曲的特性,从高端手机向中端机型、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AR/VR设备快速渗透。特别是IT领域(笔记本、显示器),OLED正处于爆发前夜,需求激增带动了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制造等相关产业链的景气度。
AI不再局限于云端。AI PC和AI手机等“端侧AI”硬件粉墨登场,它们需要在本地运行AI模型,这对设备的SoC(系统级芯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催生了新一轮的硬件升级周期。
4、国产替代深化
在地缘政治和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主线虽长期存在,在当前环境下显得愈发紧迫和清晰。
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基金投入为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从半导体设备、材料(光刻胶、特种气体)到设计软件(EDA),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国内企业正在各个关键环节寻求技术突破,以填补供应链空白。
对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招商中证半导体产业ETF发起式链接C(020465)来把握投资机会,继续买入1000元。

该基金一键打包了A股半导体产业核心公司,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高达78.05%,这些公司精准地覆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根据三季报,基金在2025年三季度单季度净值涨幅高达58.48%,远超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的中位数表现。
当然,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波动,投资上,选择逢跌定投的方式更合适。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年你的投资目标达成了吗?#@天天精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