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低费黄金#+打卡第14天+站在2025年的当下,看着手机里跳动的金价曲线和持仓账户里工银瑞信黄金ETF联接基金的净值,我愈发确信自己的选择——尽管贸易战的硝烟再起、地缘冲突的阴云未散,但黄金的光芒从未被这些短期的震荡所掩盖。这或许正是我坚持定投这只基金的第18个月,也是中国央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的微妙时刻。
最近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贸易战2.0确实让市场措手不及。4月初美国突然对电动汽车、半导体加征50%关税时,黄金ETF单日净流出3亿美元。但当我注意到欧盟和中国反制措施中包含的农产品、奢侈品关税清单,以及各国加速减持美债的动作,突然意识到这轮贸易战正在改写全球货币格局。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央行2024年黄金储备占比已升至12%,而中国5.5%的黄金储备占比,距离欧美国家15%的平均水平还有巨大空间。这种结构性变化,或许比短期关税摩擦更能决定黄金的长期走向。
上周五美国公布的核心PCE数据依然顽固地停在3.8%,这让我想起工银瑞信基金经理在直播中的分析:当实际利率被通胀侵蚀,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就会凸显。特别是当前全球供应链被贸易战反复撕裂,能源和粮食价格波动加剧,黄金与大宗商品的联动性明显增强。更不用说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后,北约与俄罗斯在黑海的舰船对峙,让避险资金始终保持着对黄金的“条件反射”式买入。
选择工银瑞信黄金ETF联接基金,最初是被它0.15%的超低管理费吸引——这比同类产品每年节省0.4%的成本,相当于五年复利下来多赚2%的收益。但真正让我安心的,是它背后工银瑞信指数团队对伦敦金现货价格的精准跟踪。去年11月当金价单日暴跌3%时,这只基金的跟踪误差仅有0.02%,这种稳定性在波动市里格外珍贵。更难得的是,E类份额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的设定,让我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多了份从容。
此刻望着账户里累计42.8%的收益率,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这不仅仅是运气。当全球央行每月净买入60吨黄金,当美国债务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当“去美元化”从政治口号变成各国央行的实际行动,黄金的货币属性正在经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深刻的回归。或许正如摩根士丹利测算的那样,投资组合里每增加5%的黄金配置,年化波动率就能降低1.2个百分点——在这个黑天鹅频出的时代,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是价值。
深夜翻看基金公告栏时,发现工银瑞信又新增了黄金定投功能。我笑了笑,把每月定投金额从3000调高到5000。毕竟,当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距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追赶空间,当贸易战2.0正在重塑全球货币体系,当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风险形成共振,我实在找不到比此刻更适合播种黄金的时刻。短期的技术性回调?那不过是长期趋势里的小小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