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低费黄金#+打卡第9天+站在2025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十字路口,我依然选择将工银瑞信黄金ETF联接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这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反复审视全球政经格局后得出的结论——当美国挥舞着“贸易战2.0”的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当欧盟反制措施导致全球供应链再添裂痕,当中国央行连续第五个月增持黄金储备的公告跃入眼帘,我分明看见黄金的避险属性正在国际资本的焦虑中熠熠生辉。
记得去年冬天金价冲上每盎司2300美元时,身边不少朋友急着获利了结,但我始终记得那份行业报告里的数据:中国央行在2022-2024年的增持周期里累计买入316吨黄金,期间金价涨幅达40%。如今历史正在重演,尽管4月金价从高点回落5%,但看着央行每月稳定增持的公告,就像看到专业机构在波动中默默筑底。更令人安心的是,工银这只联接基金过去三年57.2%的累计回报,比直接买金条多赚了12个百分点,0.15%的管理费率在同类产品中堪称“价格屠夫”。
最近市场总在争论美联储何时降息,我倒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已不重要。从特朗普政府重启的关税战到中然升级的无人机冲突,从美国核心CPI顽固停留在4.2%到欧盟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每个黑天鹅事件都在印证赵栩基金经理的观点——黄金正在从单纯的抗通胀工具,演变为对抗美元信用裂痕的金融盾牌。特别是当注意到波兰、新加坡等非传统购金国也在悄悄囤积黄金,当看到摩根士丹利测算黄金配置每提升5%就能降低组合波动1.2个百分点,我更确信家庭资产中那10%的黄金仓位不是防守,而是进攻。
当然,投资从来都不是单边行情。上个月金价回调时,我也焦虑地翻遍了所有研报。直到发现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仅有5.5%,远低于欧美国家平均水平,才恍然大悟:这轮增持周期可能比想象中更持久。工银基金的定期报告里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去年四季度他们的黄金ETF份额逆势增长7%,说明机构资金正在利用震荡悄悄布局。这种时候,联接基金“T+1”的申赎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地缘冲突导致的脉冲行情往往转瞬即逝。
最近重读《美元陷阱》时,书里那句“黄金是央行的最后卫兵”总在耳边回响。看着工银黄金ETF联接基金过去三个月5.57%的涨幅跑赢沪深300十个百分点,我越发理解为何在A股震荡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投资者把这类产品当作资产组合的“减震器”。特别是当注意到该基金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的设定,忽然明白专业机构早就为应对短期波动留好了退路。
站在阳台上俯瞰陆家嘴的璀璨灯火,想起二十年前父辈只能通过金店柜台接触黄金投资。如今点开手机APP就能完成黄金资产配置,还能享受比实物金节省0.4%的年化费率,这种时代红利或许就是我们这代投资者的幸运。尽管没人能准确预言下周金价走势,但当全球央行购金量连续八年突破千吨,当工银这类头部机构仍在持续优化黄金投资工具,我选择相信:那些看似扰动的短期调整,不过是长期趋势中的一朵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