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剑客# #表现抢眼!创新药还能上车吗?#
一、护城河:投资世界的「诺亚方舟」
翻开《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仿佛打开了价值投资的「密码本」。巴菲特在书中将护城河定义为「企业抵御竞争对手的持久结构性优势」,这让我想起医药行业的「专利悬崖」与「技术壁垒」——前者是仿制药企的噩梦,后者却是创新药企业的「金钟罩」。就像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凭借全球专利布局,在欧美市场与老牌药企正面交锋时仍能站稳脚跟,这种知识产权构筑的护城河,正是港股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护城河的另一种形态是转换成本。药明生物的CRDMO模式(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链条服务)让客户一旦合作便难以替换,因为转移生产线的成本高达数亿美元。这种「绑定效应」如同护城河上的吊桥,一旦升起便难以放下。

二、港股医疗:被低估的「钻石矿」
在寻找护城河的过程中,我发现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正处于「估值洼地」与「护城河高地」的双重机遇期:
- 估值触底:截至2025年4月,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PE-TTM仅25倍,处于近3年11.79%的历史分位,比A股同类板块低30%。这种估值水平,恰似巴菲特在1980年代抄底可口可乐时的「安全边际」。
- 政策东风:2025年政策明确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与「支持创新药发展」列为重点,全年批准48款1类创新药上市,创历史新高。医保谈判规则优化与药审加速,让具备护城河的企业如虎添翼。
- 企业盈利改善:港股创新药企业2024年业绩显著回暖,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销售额近28亿元,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三;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达185亿美元,支撑未来5年增长。

三、富国恒生医疗ETF:护城河猎手的「狙击枪」
在众多标的中,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020111)脱颖而出,因其完美契合护城河理论的三大维度:
1. 指数设计:精准锁定护城河企业
该基金跟踪的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分股聚焦研发投入高、护城河深厚的企业。前十大重仓股中,百济神州(14.54%)、药明生物(13.81%)、信达生物(9.49%)等均为各自领域的「护城河王者」。以药明生物为例,其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如WuXiBody双抗平台)覆盖全球35%的ADC项目,技术壁垒堪称行业「珠穆朗玛峰」。

2. 管理团队:量化与产业双轮驱动
基金经理田希蒙拥有7年量化投资经验,擅长通过数据挖掘捕捉护城河信号。例如,2025年一季度他精准加仓AI医疗龙头医渡科技,其股价在政策发布后单日暴涨10%。这种「数据+产业」的投资框架,如同给护城河分析装上了「显微镜」。

3. 费率优势:长期定投的「润滑剂」
C类份额0.5%管理费+0.1%托管费+0.2%销售服务费,总费率仅0.8%/年,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对于计划长期定投的投资者,这意味着每年能多积累0.5%-1%的份额,10年复利效应下收益差距可达10%以上。

四、长期定投: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选择定投这只基金,源于对护城河理论的深度实践:
- 低估买入: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每一次下跌都是「播种」机会。就像巴菲特在1973年熊市买入《华盛顿邮报》,当时PE仅8倍,如今已升值超100倍。
- 护城河验证:定期检查持仓企业的护城河是否稳固。例如,药明生物2025年产能将扩至43万升,全球化布局(中国45%、新加坡25%、欧美20%)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欧美市场的专利保护期长达12年,形成「时间护城河」。
- 纪律执行:每月固定投入,用时间平滑波动。2025年一季度基金净值上涨30.63%,但最大回撤仍达-22.12%,定投能有效降低择时风险,让护城河的复利效应充分释放。

结语:在「黄金坑」里种「摇钱树」
站在2025年的起点,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如同被泥沙掩盖的「钻石矿」,而富国恒生医疗ETF就是那把「掘金铲」。当政策红利、估值修复、企业盈利形成「戴维斯双击」,当护城河理论与定投策略产生「化学反应」,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低估+护城河」的经典投资案例。正如巴菲特所言:「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在这个波动的市场里,让我们用时间做朋友,在港股医疗的「黄金坑」里,种下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护城河摇钱树」。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