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剑客#$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261)$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深知市场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像一场大考——既考验心理承受力,也考验对价值的判断力。2025年4月7日,港股单日暴跌13%的新闻刷屏,但2025年4月7日至16日,南向资金却逆势“爆买”,4月9日单日净流入刷新历史纪录。这让我意识到,恐慌中往往蕴藏着机会。面对港股的剧烈震荡,我选择冷静分析政策与赛道,试图在结构性分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逆袭密码”。
一、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韧性
尽管关税冲击引发短期抛售,但港股的核心逻辑并未动摇。从资金面看,南向资金在4月7日至16日持续加仓,单日最高净流入达355.8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是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低估值和稀缺资产的认可。例如,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已低于近3年90%的时间,而创新药板块因政策红利和全球竞争力提升,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中金公司指出,中国资产的“重估”正在进行,中期机会大于风险。我的理解是:港股当前处于“恐慌性下跌→流动性反弹→结构性分化”的转折点,政策支持(如创新药数据保护、互联网AI转型)与经济基本面(PMI连续扩张)将共同推动市场修复。
二、赛道选择:我更倾向港股创新药
在医药、互联网、红利三大赛道中,我选择将60%的仓位配置于港股创新药,原因有三:
1.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明确保护创新药研发数据,叠加医保谈判规则优化,行业从研发到支付的全链条支持已成型。例如,2024年中国首发新药占全球近40%,国产药企的海外授权交易金额突破500亿美元,全球竞争力凸显。
2. 估值与弹性优势:横向对比,港股创新药企业市销率仅为A股的60%,纵向看,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较2021年高点回调超60%,部分龙头已跌至历史底部。而ETF如513120(港股创新药ETF)在反弹行情中涨幅达21%,弹性远超同类。
3. 长期产业趋势:AI加速药物研发、BD(业务拓展)出海加速,头部药企如药明生物、康方生物已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扭亏节点临近。
相比之下,互联网板块虽估值低位,但关税对供应链的冲击仍需消化;红利策略虽稳健,但成长性不足,更适合作为防御性配置。
三、2025年港股行情展望:震荡中孕育机会
我认为2025年港股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 上半年:受关税落地、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的影响,市场或维持震荡。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年内累计超5000亿港元)将托底估值。
- 下半年:若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如地产放松、消费刺激),叠加创新药和AI产业突破,港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牛市。
关键变量包括:关税政策博弈进展、美联储利率路径、国内经济数据修复节奏。例如,中信证券指出,关税对港股基本面影响有限,内需驱动的业绩更为关键。
四、布局港股医药:为何选择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
在众多医药主题基金中,$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是我的首选,原因如下:
1. 精准定位创新药龙头:该ETF跟踪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覆盖药明生物、石药集团等权重股,与政策支持的创新药主线高度契合。
2. 基金经理实力护航:田希蒙有10年量化经验,管理规模超297亿,擅长通过模型捕捉红利资产超额收益。富国基金在港股领域的投研积淀深厚,持仓换手率低(年均约50%),体现长期布局思路。
3. 机构资金背书:截至2025年一季度,该ETF机构持仓占比超70%,且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达5000万元,彰显信心。
4. 成本与流动性优势:管理费仅0.5%,支持T+0交易,适合波段操作与长期持有结合。
投资港股的旅程如同航海,风浪不可避免,但灯塔始终存在。于我而言,创新药的政策红利、互联网的估值修复、红利策略的防御性,共同构成了港股的“三角支撑”。而富国恒生医疗ETF,则是这条航线上最可靠的船只之一。最后,我想用《噪声》中的一句话与各位共勉:“减少噪声,就是提高决策质量的捷径。” 在波动的市场中,愿我们都能成为理性的“噪声消除者”。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