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量32万亿VS增量新动向:公募基金“含权化”浪潮渐起
2025年1季度公募基金规模仍然保持在32万亿元的高位,但市场资金正在发生结构性迁移。从产品结构看,低风险产品配置力度减弱,权益型及含权类基金呈现明显的资金“搬家”特征——投资者正逐步将配置重心从固收类资产,向含权益属性的固收+(+1367亿元)、主动权益(+577亿元),以及指数基金(+607亿元)转移,这种“资金搬家”现象本质上是市场预期调整的微观映射。此外,商品基金规模增加516亿元。

02
赚钱效应回归!含权基金多点开花,商品投资成黑马
2024年三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市场呈现显著的赚钱效应回归态势。其中,含权类基金表现亮眼:1)股票型基金2024年三季度盈利6339亿元成为最大黑马,尽管2024年四季度回调至-286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又回升至497亿元;2)混合型基金同步上演V型反转,2025年一季度盈利强势反弹至1032亿元。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型基金以稳健表现延续优势,季度盈利从535亿元微降至489亿元。但债券基金由于利率的先下后上,盈利也从2024年四季度的1674亿元,下降至-72亿元,盈利的波动性增加。

03
主动权益新动向:加码港股&科创板,医药渐成共识
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持仓结构持续优化,港股与科创板占比显著提升,医药行业成为新共识。一方面,港股和科创板备受青睐,持仓占比逐季提升,特别是港股持仓占比已上升至20%。港股配置增强,主要受益于估值优势、稀缺科技龙头回归及互联互通政策深化;而科创板受青睐,则源于硬科技赛道(如半导体、AI)的国产替代加速及制度红利。另一方面,医药行业配置系数跃升,驱动因素包括创新药突破、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及老龄化需求。相比与消费和TMT,医药板块ROE更稳,政策边际改善带来估值修复空间。

04
ETF风向变了!从“抄底”思维,转向战略布局
2025年第一季度,ETF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宽基ETF出现资金流出,2024年三季度以来的“抄底”资金选择部分“落袋为安”;另一方面,战略布局思维在ETF市场中同样显现,港股成为国内权益类资金的共识。但与主动权益不同的是,ETF在科技类上更愿意去“博弹性”。此外,债券ETF作为工具型产品,在债市大幅波动时成为新的选择,而黄金在持续的创新高中也受到ETF投资者的喜爱。

05
“固收+” 配置的变迁,含权仓位的机遇与平衡
过去几年,可转债以及股票市值占“固收+”基金净值比稳定在15%-25%的区间,体现了“固收+”基金落袋为安的思路,以及回撤控制佳的秘诀。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小幅增加权益配置仓位,但在转债上则呈现出止盈的思维,仓位小幅下降。从权益资产角度出发,“固收+”偏爱消费、周期等稳健行业,但在2025年1季度,开始逐渐增加医药的配置,与主动权益基金行为趋同。

06
纯债基金稳健前行,降久期控杠杆应对波动
2025年一季度,纯债基金展现出明显的防御性操作特征。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重仓久期持续缩短,短期纯债基金久期同样下行,反映机构对利率波动风险的警惕。与此同时,债券基金杠杆率维持高位,中长期纯债杠杆率稳定在120%左右,短期品种则略低,管理人仍通过杠杆策略增厚收益,但一季度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债券基金采取的是“降久期+控杠杆”的操作策略。

07
QDII:混合型份额增加,下跌中既有“止盈”又有“抄底”
2025年一季度,由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美股高估值,全球资金出现再平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调整。在市场的波动中股票型QDII基金份额下降,出现止盈的操作,而混合型QDII基金则出现了明显的规模增量。其次,随着市场的波动,也有部分资金开始出现“抄底”的行为,主要集中在指数型QDII的方向。但从当前QDII的投资便利性出发,暂停申购以及暂停大额申购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08
FOF:多元化与被动化投资发展,港股、医药占比提升
1)资产配置:近一年FOF投资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基金、各类型QDII基金及互认基金的占比显著提升,多资产配置趋势发展;同时,2020年以后FOF重仓被动权益和被动固收类产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FOF重仓内部基金占比约43%,外部基金约57%。外部FOF重仓市值增加最多的基金是港股ETF。3)持仓穿透:医药占比整体提升。

$富国上海金ETF联接C(OTCFUND|009505)$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261)$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金价大涨!还能上车吗?##记录我的五月操作##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说了什么?##互联网巨头抢购算力资源!投资机会来了?##投顾交流会#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