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入律,春意盎然。2025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复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推下,医药板块持续回暖,创新药板块一度大幅领跑市场。步入四月,受关税扰动影响,全球市场大幅波动,A股和港股创新药也有所回调。展望未来,关税对医药板块的影响有多大?创新药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港股和A股创新药还有哪些潜在的机遇?
4月17日,创新药,投资的春天是否已来?——富国基金一起投4月专场圆满落幕。本次专场策略会邀请了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段超、东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朱国广、富国精准医疗基金经理赵伟、富国医药创新基金经理王超,富国基金投顾资产配置总监马兰,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宇童,券商首席携手富国基金投研人员,共同探讨医药板块潜在的投资机会。此次策略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近30家平台同步直播。

圆桌环节嘉宾合影
本次专场策略会上半场由三个主题演讲组成,演讲嘉宾段超、赵伟、朱国广分别从宏观经济、医药投资、创新药板块三个视角带来了对于当前市场以及医药板块投资价值的解析。下半场圆桌论坛讨论环节,由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宇童担任主持人,和四位嘉宾一同探讨当前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
提示:外部机构嘉宾观点仅代表其本人及所在机构在发布当日的观点;富国基金各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及投资理念不作为其管理的基金产品投资管理的承诺或预测,也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观点均具有时效性,可能随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
段超:狭路相逢勇者胜——特朗普关税后的宏观经济展望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段超
特朗普关税加征“起起伏伏”,对我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当前中国政府杠杆率存在扩张空间,存款准备金也有下调空间,但外交博弈比内部刺激更为关键,一季度经济保持韧性,政策刺激加码仍需时间。回顾历史上贸易保护时期的资产表现:
1920年代贸易战:债>实物>红利>股
1930年代贸易战:债>红利>实物>股
过去三年,宏观经济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压制,2025年或为中国宏观叙事的变化之年:AI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正在发生突破、地产尾部风险基本解除、美国地缘压力基础动摇,由此或带来自主可控、内需消费、军工的配置机会。
总结
特朗普关税带来经济挑战,但更重要的是国运之战的开始
中国政策对冲空间仍足,政策应对“先攘外后安内”
狭路相逢勇者胜,敢叫日月换新天,对资本市场保持长期积极
赵伟:聚焦医药核心资产

富国精准医疗基金经理 赵伟
关注方向:
Modality角度:ADC
病种角度:肿瘤之后,自免必须重视
减肥药:关注first-in-class的多靶点
国际突破,国内映射:NASH,AD
估值模型:
最重要的因子是成功率
g: 取决于竞争格局、用药粘性、生命周期(仿制药应为负值)
看好创新药板块的核心逻辑
板块性的盈利拐点:10年积累,头部biotech逐步盈利,证明创新药的赚钱能力,政策完全支持,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让创新药自给自足,且有很好的利润空间。
中国新药(药企)融入全球市场:大量的FIC和BIC出海,重构价值链,未来全球30%-50%的市场是中国创新药(数据来源:Citeline;LEK)。
选股框架和出发点
biotech:有无全球级别的大单品?出海的置信度多高?
pharma公司:是否风险出清及主业低估值?是否有新药收入加速或重磅产品(边际变化)?
朱国广:港股、A股创新药的机遇与策略

东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朱国广
创新药社会地位提升,创新药支付端出现积极变化,丙类医保目录有望年内发布,逐步建立多元化支付体系。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创新药,2025年提到优化集采政策、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药目录及增设丙类目录、医疗服务为主导机制等。从政策端看,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逐步落地,进院、支付端对估值束缚有望解除。
海外授权再创新高,国产创新药得到海外大药企认可,海外授权有望常态化。2024全年,中国创新药完成125项海外授权(同比+16.8%),授权总金额525.7亿美元(+27.4%)。从具体产品分类看:仍以生物药物为主,但不再只是ADC产品,还有单抗、TCE双抗/三抗、融合蛋白和疫苗。
国内商业化及BD出海产品爆发式增长,多家药企2025年有望扭亏,创新药产业大趋势不可逆转。在当前资本市场紧缩的背景下,创新药公司是否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已成为投资者的重要考量标准。
圆桌论坛
如何看待当前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

王超:头部biotech陆续进入盈利期,同时大批创新药陆续实现出海,国内创新药产业的“DeepSeek时刻”已悄然出现,比较优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有望在全球市场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横向对比下,创新药板块兼具有和属性,关注其中长期的超额投资机会。
当前环境下,相较消费和科技,医药在整体权益组合中建议的权重如何?

马兰:在市场中,有消费可以说是组合的“稳定器”、医药是组合的“压舱石”、科技是组合的“加速器”的说法。实际操作中,这三类资产都可以成为组合的“稳定器”、“压舱石”、“加速器”。比如说在2019-2021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消费和医药也可以作为组合的“加速器”。回到医药本身,在当前复杂宏观环境下(关税博弈、老龄化加速、经济弱复苏),医药行业因其需求刚性、政策支持及长期成长性,以及低估值的特性,在权益组合中有望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激增,是短期套利还是真正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标志?

朱国广:授权合作(License-out)是目前中国药企出海探索中的最为主流的选择,也是最近两年医药板块比较重要的驱动因素,可以说是2015年以来政策积累的结果。创新药经历了10年发展,当前或已步入了收获期,而非博弈的阶段,License-out未来也有望持续这个趋势。其中中国速度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中国药企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华人科学家敬业的精神。
医药板块细分领域中,相对更关注哪些方向?

赵伟:创新药,创新器械。
王超:较为关注创新药、创新器械;也会观察消费医疗、品牌中药等细分领域中,伴随消费大盘回暖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创新药投资,如何识别真正的创新?

赵伟:管线的差异化和全球化或为当前选择创新药的重要标准,我们还是聚焦适应症前三家的企业。单纯考虑国内市场投资的时候,当部分赛道出现扎堆时,可能会适当降仓位,海外市场则不适用于“内卷”逻辑。
管理医药主题基金时,如何控制回撤?仓位调整和个股选择,哪个优先级更高?

王超:核心是选股,主力品种成长的确定性和空间要经的起推敲,是足够“硬”的资产,市场波动时受影响小并敢于加仓。适当增加一些价值和红利类标的配置,可能是主业增长稳定,有创新业务期权的标的,安全边际较高;或者是竞争格局稳定,细分行业龙头潜在分红不断增加。在市场过热时,可能也会考虑适当减仓。
医药创新,如何在Biotech与Biopharma之间取舍?

赵伟:重点关注药品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而不是tech和pharma的选择。
伴随中国科技实力在全球认知的提升,中国药企创新实力及成长空间也开始被资本市场重新关注,兼具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未来或仍将是医药板块的主线之一。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富国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898)$
$富国医药创新股票C(OTCFUND|019917)$#洞见阅读会#
$富国精准医疗混合C(OTCFUND|018209)$
风险提示:1、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的承和投资建议。2、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旗下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