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曾提及白冰洋,有时看多她的投资策略,有时也会出现判断偏差。
前不久,我对富国洞见价值的投资表现进行了复盘与反思。
必须承认,白冰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今天,让我们更加客观地审视她的投资理念与操作风格。
一、审计出身的投资高手
白冰洋的成长路径与多数基金经理不同。她最初从事财务审计工作,2009年后加入群益证券上海研究部担任消费研究员,之后转入中银国际证券继续深耕消费研究,并成为基金经理,于2022年开始被投资者广泛关注。
2023年6月,白冰洋正式加入富国基金。同年12月25日,由她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成立。
从数据表现来看,该基金业绩表现亮眼: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54.60%,2025年以来收益为42.51%,均显著超越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表现。

在风险控制方面,白冰洋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回撤幅度相比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略大。
在我看来,这更多反映了她近一年来对市场的更加积极判断——主动承担风险以换取超额收益,这一市场观点将在后文详述。

从长期视角来看,白冰洋在捕捉结构性机会方面表现突出,这也直接体现在优异的业绩表现上。
其总年化回报率达到9.38%,超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不到5%,展现了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

或许正因为出色的长期业绩表现,白冰洋成为富国基金员工买入规模较多的基金经理。
二、非典型“价值”型基金经理
白冰洋的投资理念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基本面研究(称重)、估值判断、风险收益比评估,以及均值回归。
从这一表述来看,很容易将她归类为绝对低估值派。
但事实并非如此:白冰洋依据市场情绪的“过冲”效应,结合企业基本面,保持持续学习,始终在做动态判断,把握多样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资产类别跨度较大,持仓较为均衡。
基于这些特征,我认为白冰洋属于非典型的“价值”型基金经理:既坚持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又不拘泥于传统的低估值框架,而是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更具弹性的投资机会。
结构性机会选取上,白冰洋在煤炭、港股科技和近期大火的固态电池概念(新能源)的投资上,都具备了较强的前瞻性。

三、市场观点
白冰洋之前参加过富国基金组织的“一起投”策略会,发表对市场的观点。
她说的观点,大多数我都认同,金句频出。
2024年10月中旬:即使经过924行情后,但投资者对A股的未来依旧很悲观。
白冰洋在当时的发声:
投资最难的两件事情:一是在繁荣时,提醒自己居安思危;二是在市场较差时,相信否极泰来。
白冰洋对未来不预测,也很难预测准确;作为基金经理,她则尽可能保持积极和理性的心态去观察和关注所有的潜在机会,认清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适应当下的时代特征。
回顾来看,我们如果在当时相信市场否极泰来,对未来乐观,那么今年收益就不会差。
2025年3月中旬:经历了港股科技的“小牛市”后,投资者对A/H股渐生暖意。
白冰洋在当时表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她对市场的观点及方法论。
具体到资产类别判断,印象最深的是:
对于一些传统的或者现阶段有回报的东西,我们对于它未来回报的持续性和可靠性会不会高估?
对于大家现在认为有风险的这些标的,尤其是有成长属性的东西里面,我们现在反而是不是过于谨慎?
从我作为基金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当前市场位置,红利与成长的风险收益比孰优孰劣。
坦率地说,我依然不认为红利策略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长期稳定回报不算是理由。
当然,作为股票投资者的白冰洋,她不会标签化的看待各类资产,更多聚焦于个股的观察判断。
并最终得出了她的观点:在这个点位(估值)上,更勇于承担一些风险。
从富国洞见价值的持仓不难看出,她对未来市场的观点积极,偏向成长风格,但行业分布均衡,聚焦于新能源、港股科技和AI应用等大方向上。

受益于白冰洋2025年一季度布局的新能源(电池、风电),富国洞见价值近期业绩加速上涨。
晨星排名印证了这一成效:近一个月、近三个月都保持同类基金前列。
对于科技领域特别是AI的发展进程,白冰洋在2025年中报中表示仍在持续学习中:当出现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安全边际的时候,这些领域也有可能成为富国洞见价值的选择。
四、结语
总体而言,富国白冰洋的价值不仅在于优秀的业绩表现,更在于她独特的投资思维:低位不悲观、高位不乐观的逆向思考,乐观理性的投资心态,以及持续学习、寻找结构性机会的能力——这些都是每位投资者值得借鉴的品质。
值此9.24行情一周年之际,期待白冰洋能够延续过往的优异表现,在未来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创作扶持计划#@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富国洞见价值股票A(OTCFUND|019941)$$富国洞见价值股票C(OTCFUND|019942)$$富国洞见价值股票E(OTCFUND|0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