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我认为港股科技的后续表现,是机遇大于挑战。经历较长时间回调后,指数估值已进入历史较低区间,当前市盈率约26倍,处于近五年37.5%的分位,相比纳斯达克100指数36倍的估值,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和配置吸引力。从基本面看,成分股中涵盖的AI、半导体、创新药等领域企业增长动能强劲,2025年预测营收同比增速达3139.23%,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超过20%,对企业价值形成有力支撑。资金层面,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2025年累计净流入已突破1.2万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为科技板块提供流动性支持。政策面上,内地对平台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叠加中美关系出现边际缓和,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当然,过程中不排除出现波动,例如外部关税摩擦或美联储政策变动可能引发短期震荡,但长期修复趋势依然值得期待。对于2025年最后三个月的投资,我将采取“稳中求进”的思路,分批布局,严控风险。在资金分配上,计划将预留资金分为三批,分别于10月、11月、12月投入,每批金额不超过总额的40%,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总仓位控制在可投资资产的60%以内,保留一定现金作为缓冲。同时,设定明确的止盈和止损阈值,单只基金下跌10%时重新评估,上涨20%时考虑部分获利了结。此外,注重资产分散,拟将20%资金配置于美股科技ETF或黄金ETF,实现跨市场风险对冲,并保留部分债券基金作为防御。操作上以定期投资为主,若指数出现超过10%的大幅回撤,则视为加仓机会,逐步提升仓位。我长期布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该指数以“高研发+高成长”为筛选标准,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10%,或近一年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5,从而确保企业具备技术壁垒与成长潜力。在行业覆盖上,不仅聚焦互联网与硬件,还纳入权重约13%的创新药与生物科技,形成“硬科技+医药”双轮驱动,弥补了恒生科技指数在医药领域的缺失。历史表现上,指数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超过240%,年化收益约12%,展现出良好的弹性与韧性。在投资工具方面,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基金门槛低至10元起投,无需港股账户,且基金管理人参与跟投,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中国经济向科技驱动转型的趋势明确,AI、智能驾驶等产业浪潮将持续赋能相关企业,长期持有相当于对中国科技升级投下“信任票”,有望分享时间带来的价值。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