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展望后市,“修复与成长”仍是主旋律,我会耐心应对波动,坚定长持$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静待花开。港股积极因素正在集聚:一是流动性环境改善,美联储降息降低港股资金成本,历史表明新兴市场科技股在宽松环境中通常表现较好;二是产业趋势明确,AI正从模型迭代走向应用落地,成分股中的阿里、腾讯等加速资本开支,推动盈利预期上调;三是估值优势显著,指数PE处于历史低位,而业绩增速为估值修复提供支撑。关税与地缘博弈可能引发短期回撤,但此类冲击多为情绪性,不影响中长期逻辑。综合来看,指数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和内需驱动下,未来三个月有望延续超额收益,呈现“慢牛”特征。2025年最后三个月,我会用核心仓位(50%)配置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基金,卫星仓位(20%)分配至黄金ETF和货币基金,以平衡波动。投入方式上,采用“定期不定额”定投,基础金额为每月固定投入,若指数单月跌幅超8%,则加倍投入一次,但总仓位不超过可投资资产的70%。风控方面,设置动态止盈线,当持仓收益达15%时减持1/4,达25%时再减持1/3,保留剩余仓位捕捉长期潜力。同时,关注组合相关性,加入部分美股科技ETF实现跨市场对冲。定期评估每半月一次,重点审视美联储政策信号、国内科技产业政策变化,避免被动决策。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不同于传统科技指数,其成分股筛选强调“高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比超5%)或高成长性(营收复合增速超10%)”,确保标的处于创新前沿。覆盖面更全面,融合互联网平台(如腾讯)、硬件制造(如中芯国际)、创新药(如百济神州)三大赛道,形成多元驱动结构。资金属性上,成分股全为港股通标的,深度绑定南向资金流向,减少外资撤离的冲击。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创纪录,其中科技板块占比最高。产品层面,工银ETF联接基金门槛低、费率优(管理费0.45%),且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跟投,增强投资者信心。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向科技强国,AI、生物科技等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引擎,指数成分股恰是这些领域的领头羊。长期持有不仅是分享科技红利,更是以真金白银投票,参与中国核心资产的全球崛起。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