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熊猫君的深度思考与四季度布局指南
一、港股科技:低估值+高成长的“黄金交叉点”
2025年最后三个月,港股科技赛道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共振机遇。
1. 政策东风:全球流动性宽松+国内经济企稳
美联储降息落地,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估值修复动能强劲。叠加国内“反内卷”政策推动产业升级,科技企业盈利预期改善,港股科技板块兼具“估值安全垫”与“成长弹性”。
2. 产业趋势:AI驱动全球资本开支新周期
全球正步入AI技术应用爆发期,港股科技龙头(如腾讯、阿里)在AI算力、大模型等领域的布局,直接受益于全球算力军备竞赛。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的医药、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赛道,更是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风口。
3. 资金面支撑:南向资金持续“买买买”
2025年南向资金净买入已突破6000亿港元,科技板块占比超60%,资金共识明确。外资回流港股科技的趋势亦在加速,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
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硬核配置的“三好学生”
1. 成分股硬核:龙头集中度高,行业覆盖更广
- 龙头效应显著: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腾讯、阿里等巨头单季涨幅超50%,直接拉动指数。
- 行业多元布局:除信息技术、消费外,纳入医药生物(权重近13%),创新药研发加速(如药明生物)贡献超额收益。
- 严苛筛选标准: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10%或研发费用率>5%,确保成分股的高成长性与技术壁垒。
2. 历史业绩亮眼:超额收益显著
-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超45%,近一年涨幅72.75%,跑赢恒生科技指数超120%。
- 2025年Q3单季涨幅1.93%,管理费率仅0.45%,性价比突出。
3. 基金经理赵栩:量化老将的“稳”与“准”
15年指数管理经验,擅长通过量化模型控制跟踪误差,管理规模超520亿元,历史产品(如科创板50ETF)长期稳居同类前列。
三、四季度投资策略:定投+网格,捕捉波动中的机会
1. 当前市场矛盾:高波动与长期价值的博弈
- 短期风险:10月以来港股科技多次单日下跌超3%,外资阶段性获利了结引发波动。
- 长期逻辑:政策支持(如“十五五”规划)、盈利改善(AI商业化落地)、估值低位(PE分位点<30%)构成坚实底部。
2. 操作建议:分批定投+逢低加仓
- 基础仓位: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可一次性配置30%-50%仓位。
- 定投策略:每周定投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019934),平滑成本,避免择时焦虑。
- 网格交易:设置5%-10%的回撤加仓区间,利用波动增厚收益。
3. 风险对冲:均衡配置,不押注单一赛道
- 搭配A股红利资产(如高股息银行股)平衡组合波动。
- 关注黄金ETF,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四、结语:与时代浪潮共舞
港股科技赛道,是科技革命与资本周期共振的缩影。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以硬核龙头为矛、严格筛选为盾,堪称“一键布局港股新经济”的利器。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无需纠结短期波动,只需锚定产业趋势,用时间换空间。
最后,以一首《西江月》致敬科技浪潮与投资初心:
西江月·港股科技行
港岛潮涌星汉,
科技浪卷云天。
龙头聚势破千关,
指数长风浩荡。
低估值藏机遇,
高成长启新篇。
工银掌舵稳行船,
笑看牛熊流转。
@工银瑞信基金 ——与时代同行,与价值共生!
熊猫君的小贴士:投资如登山,短期颠簸难免,但登顶后的风景值得所有坚持。2025最后三个月,愿我们都能乘风破浪,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