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2025年互联网巨头计划投入超6000亿元用于AI算力、模型训练及云服务扩展,直接推动AI产业链(如算力芯片、算法开发、应用落地)需求爆发。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中,AI业务营收占比达28%,远超恒生科技的19%,覆盖算力(中芯国际)、算法(商汤)、应用(小米智能汽车)全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AI技术红利。
指数成分股如腾讯、阿里、美团等,在AI大模型、云计算、智能终端等领域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且无A股直接对标标的。当前指数PE(TTM)为22.74倍,处于近5年13.37%的低位,对比纳斯达克指数35.65倍的估值,存在10倍以上的潜在扩张空间。随着AI渗透率提升,科技龙头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定价权将进一步增强,推动估值修复。
政府持续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如《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为科技企业提供发展环境。同时,港股通机制优化、ETF互联互通等制度安排,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指数成分股中,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9%,龙头效应显著,资金集中度提升将进一步稳定指数表现。
1. 基本面稳健,创新业务成长性强:
指数成分股近三年平均ROE达14.6%,显著高于恒生科技的10.2%。2025年科技龙头资本开支平均增速预计达30%-40%,AI与云计算等创新业务贡献主要增量。尽管股价持续走高,但估值提升幅度有限,业绩与估值匹配度高,为后续上涨提供安全垫。
2. 短期回调释放风险,长期趋势向上:
2025年10月,受中美关税风波影响,港股科技板块短期回调,但情绪面已逐步修复。历史经验显示,此类政策扰动多为谈判筹码,实际落地不确定性高。当前指数估值仍处于近5年低位,南向资金与外资共振流入,叠加AI叙事深化与政策支持,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的投资价值
1. 工具优势
低成本与高流动性:C类份额无申购费,持有7天免赎回费,综合费率0.62%,低于同类指数基金。
紧密跟踪指数:覆盖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如腾讯、阿里、中芯国际),集中度高(合计占比75%-79%),捕捉龙头增长红利。
2. 历史表现与市场认可
2025年以来收益超36.7%,跑赢同类基金平均涨幅28.16%,在341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居前。
规模增长显著:近一周资金净流入超3600万元,年末调仓窗口吸引增量资金。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估值、政策、资金三重逻辑支撑下,具备中长期上涨潜力,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作为低成本工具,是值得关注的选择。@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