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最近港股科技板块因为贸易战的风波出现了一些调整,搞得不少投资的朋友心里有点打鼓。说实话,作为一个盯了港股挺长时间的老股民,我觉得这真没必要过度焦虑。市场嘛,短期上上下下太正常了,就像海上的浪花,看着汹涌,但拉长了看,决定港股科技未来方向的那几条硬核逻辑,不仅没变过,反而像地基一样越打越牢了。
最硬的底气在哪里?就在于咱们中国自己的科技故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现实! 年初那个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横空出世,那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把国际上那些“中国做不出顶尖AI”的论调给砸了个稀巴烂。 它“开源+高效+低成本”的玩法,在全球都火得不行,简直是给全球资本上了一课:原来中国不仅能搞出顶尖AI,还能把技术玩得这么接地气,落地这么快! 你再看看港股这块宝地,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响当当的互联网巨头扎堆在这。它们可不仅仅是搞AI研发的“主战场”,更是把AI用到实际场景里的“急先锋”! 阿里云靠着AI加持,业绩直接超了预期;腾讯更是把大模型深度揉进了它的社交生态里,玩出花来了。 这些巨头们吃透AI红利的架势,明明白白就是港股科技长期向好的最强背书。 兴业证券分析得透亮:DeepSeek这一下子,重塑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股的信心,这价值重估的闸门算是彻底打开了。
这可不是光嘴上说说,真金白银的资金流向就是最好的证明。 数据摆在那儿:截至10月17日,南向资金近一年净流入港股高达1.4万亿元,创了历史新高! 科技、互联网、消费电子就是它们主要扫货的“阵地”。 这说明啥?内地的机构大佬们是真金白银地认可港股科技资产的价值。 老外们的态度也变了!瑞银上调了咱们科技股的评级,高盛、德银这些国际大行也开始重新掂量中国资产的分量。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清晰:恒生科技指数现在的估值,还在近五年20%以下的低位趴着呢! 同时,中国在AI技术上的突破,让大家预期这些公司的盈利会往上修,这不,全球资本的眼睛就瞄上了这块“估值洼地”,开始回流了。
说到操作,我自己也做了调整。去年跟风买的那些科创50指数基金,我正逐步转换到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基金(A类代码019933,C类代码019934)上。 理由挺实在的:这个基金跟踪的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这个指数可不简单,它是从中国香港交易所里精挑细选出来的30只流动性好、市值大的科技领域核心公司组成的。 说白了,这就是港股通里那些科技龙头公司的“精华浓缩版”,最能代表港股新经济核心资产的整体走势! 它近一年的表现也确实硬气,收益超过了72%,同类排名非常靠前。
更关键的是,它覆盖的行业够广、够全! 不光有大家熟悉的电子、互联网、传媒这些“老面孔”,还特别包含了生物科技这个未来潜力巨大的关键领域。 你看它的前十大权重股,加起来占比超过75%,既牢牢抓住了腾讯、阿里、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覆盖了像理想汽车、百济神州这些代表“造车新势力”和“创新药”的新兴势力,真正做到了“软硬件+新消费+创新药+造车新势力”热门赛道一个不落。 有机构分析说,这指数是全市场唯一一个100%覆盖了“中国科技十雄”的港股科技类指数。 这种结构,精准锁定科技核心主线,在AI驱动的行情里,优势很明显。
写在最后,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当腾讯用AI重新塑造我们的社交方式,阿里用AI彻底改变电商玩法,美团用AI重构我们每天离不开的生活服务,港股这个舞台,正在成为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终极战场”。算力决定了起点能有多高,而广阔的应用场景才真正决定了这场技术革命能走多远、价值有多大。手握全球最大、最丰富应用试验场的中国科技企业,它们扎堆的港股,这场或许来得有点迟的牛市,很可能就是全球科技格局大洗牌、中国科技力量真正崛起的序幕! 中泰证券点出了核心:技术突破缩小了中美差距,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审美”变了,估值预期显著抬升。所以啊,港股科技的精彩,绝不会止步于此!星辰大海,才刚刚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