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最牵动人心的消息,毫无疑问就是美联储在九月份重启了降息窗口。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九月份那次降息25个基点,市场早就盼着了,结果一落地,资金就开始大搬家,哗啦啦地从美股市场往外涌,四处寻找新的价值洼地。现在市场上热炒的焦点,是十月份美联储很可能还要接着降,幅度估计又是25个基点左右。如果真成了,那全球的流动性环境只会更宽松,钱会像洪水一样往估值低、增长潜力大的地方冲。咱们的港股市场,尤其是科技板块,就成了内外资眼里的“香饽饽”,你想啊,这机会可不是天天有的。
为啥港股科技这么抢手?首先,美联储降息直接拉低了全球资金成本,那些追着高收益跑的国际资本,肯定要重新配置资产。历史上看,美联储一开降息周期,港股表现往往不差,科技股更是吃香喝辣,既有绝对收益又有超额收益。 其次,咱们国内的资金也没闲着,通过港股通南下布局的势头猛得很,今年净流入都破9000亿港元了,这可不是小数目,主要就冲着科技、医疗这些高增长领域去。 两边资金一合力,港股科技板块的流动性改善得飞快,估值修复的预期就蹭蹭往上窜。 再加上港股本身估值就低,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才24倍左右,远低于纳斯达克和A股科创50,简直是全球最便宜的“风险资产”之一。 外资以前低配港股,现在降息后流动性宽松,资金回流势头超预期,光看数据,主动外资配置比例从高点掉下来,但降息后可能大幅补仓,这对港股就是大利好。
说到港股科技,核心还得看指数。我在琢磨投资布局时,特别看重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87008.CN I),这可不是随便凑数的玩意儿。它从港股通里精挑细选出30只流动性好、市值大的科技龙头,覆盖互联网、半导体、消费电子,还特别包了生物科技这个关键领域。 你想想,像百济神州、药明生物这些全球响当当的巨头都在里头,这比恒生科技指数那种偏重互联网和电子的结构要均衡得多,分散风险的同时,还能抓住AI+医疗、创新药这些大趋势。 历史表现也硬气,从2020年8月底到今年8月底,近5年时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逆势涨了14.58%,而恒生科技指数跌了21.22%,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更惨,跌超34%。 这说明它选股策略靠谱,成分股质量过硬,在波动大的港股市场里能长期领跑。
基本面支撑也挺扎实。港股整体估值不高,但科技龙头们上半年业绩亮眼,类似指数(如港股科技50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里,八成净利润在增长。 这不是炒概念,是实打实的业绩。再加上国内政策对AI、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质生产力不断加码,AI技术已经让互联网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港股科技股的动力十足。 外资机构像高盛、摩根士丹利都看好港股前景,高盛直接说维持“增持”立场,摩根士丹利更预测外资会进一步流入,AI、半导体这些热点都集中在港股。
落实到投资工具,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基金(A类019933 / C类019934)就特别值得盯紧。它的运作简单明了,把不少于90%的资产投到目标ETF上,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这种结构对普通投资者超友好,尤其没股票账户或习惯场外买基金的,一键就能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组合。发起式基金还表明基金公司和咱利益捆绑,决心十足。 对比其他ETF,像港股通科技ETF(159262)或恒生科技ETF,虽然也不错,但国证指数覆盖更全、历史表现更优,工银瑞信这只基金就精准抓住了这个“精华版”。
总之,在四季度这个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全球资金狂找优质资产的窗口期,港股科技板块的东风已起。流动性改善、估值修复、基本面支撑三重利好叠加,现在布局正当时。工银瑞信这只基金通过跟踪一个覆盖全面、成分股优质、表现领先的指数,给咱们提供了分散风险、潜力可观的机会。别等了,赶紧研究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