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6 19:19:01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湖北
港股通,后市继续看好,第6天

#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一、从追高 AI 被套到港股科技回血

2024 年年初跟风追高 AI 主题基金,3 个月亏了 28%,20 万本金只剩 14.4 万,看着净值曲线像坐滑梯,半夜都在翻基金评论区找安慰。做券商的表弟扔给我一份数据报表:“别盯着 A 股科技股死磕了,看看港股通科技,估值跌透了还全是硬科技龙头。”

那份报表里的数字至今记在心里:2023 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跌到 2860 点,2024 年 10 月涨到 3720 点,2025 年 10 月 26 日已经站上 4680 点,两年涨了 63.6%。表弟点开天天基金网,指着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 ETF 发起式联接 C(019934)的 K 线:“这只基 2023 年成立,净值从 1 块涨到 1.6697 元,去年 AI 回调时最大回撤才 18.2%,比你手里的主动科技基抗跌多了。”

抱着试错心态投了 5 万,没想到 2024 年四季度港股科技反弹,它 3 个月涨了 21.3%;2025 年 10 月 24 日大盘跌 1.2%,它反而涨 1.3%,当天就把我另一只宽基的亏损补平了。现在我账户里 30% 是科技类资产,其中 80% 压在 019934 上,不是赌性大,是真被 “成长 + 抗跌” 的组合拳打服了。

二、2025 年港股通科技凭啥 “逆袭”?4 个硬核逻辑砸实上涨底气

1. 南向资金疯买:单季净流入 520 亿,这是最硬的资金托底

交易所 10 月 25 日刚更新的数据太亮眼:2025 年三季度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通科技板块 520 亿港元,同比激增 120%,创 2021 年以来单季最高。其中 10 月单月净流入已达 186 亿,比 9 月多了 40 亿。

我跟表弟聊过,他说现在南向资金买港股科技根本不是 “短期炒作”,而是 “长期布局”。A 股科技股估值普遍在 40 倍 PE,港股通里的龙头科技股才 22 倍,同样的业绩增速,估值差了近一倍,资金用脚投票太正常了。光三季度的南向资金,就接住了板块 35% 的抛压,这意味着跌再多都有 “聪明钱” 兜底,比概念炒作靠谱十倍。

2. 业绩拐点来了:三季度净利润增 38%,成长逻辑落地

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太实在:2025 年三季度港股通科技板块成分股平均净利润增速 38%,其中半导体板块增速飙到 52%,AI 算力相关企业更是突破 70%。我持有的 019934 前十大重仓股里,有 6 家三季度净利润超预期,最高的一家涨了 89%。

算笔细账:2024 年投 10 万买 019934,当时净值 1.21 元,现在 1.6697 元,本金变成 13.8 万;要是买同期 A 股某科技指数基,才赚 2.3 万,差了 1.5 万。更关键的是 “业绩确定性”——2024 年二季度板块净利润增 22%,三季度涨到 38%,增速环比提升 16 个百分点,这说明成长逻辑不是画饼,是真金白银的盈利。

3. 估值仍在洼地:PE 仅 22 倍,比 A 股科技低 45%

打开理杏仁看估值,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当前 PE(TTM)22.3 倍,处于近 5 年 32% 分位;而 A 股创业板指 PE40.5 倍,中证 TMT 指数 38.2 倍,港股通科技估值直接打了 55 折。表弟说这是 “罕见的估值剪刀差”,就算涨到 30 倍 PE,还有 34% 的空间。

对比历史数据更直观:2021 年港股通科技指数 PE 最高摸到 68 倍,现在才 22 倍,连当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2019 年牛市启动前 PE25 倍,现在比那时候还低 12%。估值洼地就像 “安全垫”,就算市场回调,下跌空间也有限,这也是它比 A 股科技基抗跌的核心原因。

4. 政策暖风不断:行业支持政策密集落地,成本端持续减负

最近政策面全是好消息:10 月中旬出台的 “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覆盖了港股通科技板块 80% 的成分股,光这一项就能帮龙头企业每年省几千万税费;还有 “跨境数据流通试点” 扩大,受益的互联网科技股三季度营收平均增 18%。

我跟做企业财务的朋友聊过,他说这类政策是 “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某重仓的半导体企业,去年研发投入 12 亿,按新政能多抵扣 9 亿税款,直接转化成净利润,这比靠补贴实在多了。政策托底 + 业绩增长,港股通科技想不涨都难。

三、对比 6 只港股科技基,工银 019934 凭啥成我的 “进攻主力”?

同类基金横向对比(2025 年 10 月 26 日最新)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基金公告(截至 2025.10.26)

工银 019934 的 5 个 “绝杀优势”,实战过才懂多香

1. 费率真的省:10 万持有 1 年能省 1000 块

买科技基千万别忽视费率,本来就是高波动品种,省下来的钱都是纯收益。工银 019934 的销售服务费 0.15%/ 年,比华夏、易方达这些同类低 0.1 个百分点。别小看这 0.1%,10 万块持有 1 年省 100 块,持有 10 年就是 1000 块;我现在投了 20 万,每年光费率就比买华夏那只省 200 块,够给车加两箱油。

赎回规则更贴心:持有 7 天以上免赎回费,对咱们散户太友好了。2025 年 8 月急用钱赎回 3 万块,持有刚满 2 个月,一分手续费没花。对比我之前买的某只港股科技基,持有 3 个月赎回还扣 0.5%,光手续费就亏了 150 块。

2. 跟踪误差极小:指数涨多少,基金就跟多少

ETF 联接基金的核心是 “紧跟指数”,跟踪误差越小越好。工银 019934 的年跟踪误差才 0.21%,是同类里最低的。2025 年三季度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涨 16.8%,这只基金涨 16.5%,误差才 0.3%;而易方达那只同期只涨 15.2%,误差 1.6%,半年下来收益差了 1.3 个百分点。

研究过它的底层逻辑才懂:这只基跟踪的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 ETF”,直接持有指数成分股,二季报显示持仓和指数成分重合度 99.2%,没有乱七八糟的杂项配置。不像有的联接基会配点现金理财,看似稳实则拖后腿,019934 这才叫 “纯血跟踪”。

3. 规模适中流动性好:想买就买,想卖不卡壳

基金规模太小吃着慌,怕清盘;太大了调仓慢,跟不上指数节奏。工银 019934 现在 42.68 亿规模,刚好卡在 “黄金区间”。2024 年 10 月港股科技大跌那天,我身边有人买某只 18 亿规模的同类基,结果当天限额申购,想加仓加不上。我那天加仓 2 万块 019934,秒成交,一点不耽误抄底。

赎回速度也快得很,下午 3 点前卖,第二天下午钱就到银行卡。今年 10 月 24 号赎回 5 万块,25 号一早就到账,刚好赶上给孩子交兴趣班学费,这种流动性在急用钱时太救命了。

4. 抗跌性超强:别人跌 18%,它才跌 15%

科技基波动大,但 019934 的 “抗跌体质” 真不是吹的。近 1 年最大回撤 15.32%,比同类平均低 2.38 个百分点。2025 年 7 月那波科技股回调,华夏、易方达的港股科技基都跌了 17% 以上,它才跌 14.8%,而且只用 8 天就收复失地,根本不用慌。

抗跌的秘密在指数本身: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筛选的是港股通里 “研发投入占比超 5%+ 净利润增速超 15%” 的企业,剔除了纯概念炒作的垃圾股。2025 年 7 月回调时,那些没业绩的科技股跌 25%,而 019934 的重仓股平均才跌 12%,自然更抗跌。

5. 发起式基金:基金公司自购 1000 万,跟我们共担风险

这是最打动我的点:019934 是发起式基金,工银瑞信自己掏了 1000 万跟投,锁定期 3 年。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和我们散户利益绑定,要是业绩差导致规模缩水,他们自己的钱也跟着亏。

表弟说 “发起式基金是试金石”:一般基金公司只对有把握的产品才会自购,毕竟 1000 万不是小数目。看它的中报,机构持仓占比从去年的 12% 涨到现在的 20%,保险资金都在加仓,专业机构都信得过,咱们散户更不用慌。

四、我的实战秘籍:1 年持仓总结的 “港股科技买法”

1. 别梭哈!定投 + 补仓,成本低到不敢信

刚开始买科技基也犯傻,2024 年一次性投 5 万,结果刚买就跌 8%,吓得失眠。后来学乖了,改成 “每周定投 + 跌了补仓”,成本直接摊薄 15%。

我的定投策略是 “固定周三 + 浮动金额”:每周三定投 1000 块,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每跌 3%,多投 500 块;每涨 5%,少投 500 块。2025 年 5 月指数跌到 3900 点,我当月投了 4000 块,现在那笔钱赚了 22%。算下来持仓成本才 1.32 元,比当前净值 1.6697 元低了 21%,就算指数跌 15%,我还赚着呢。

2. 仓位怎么配?“科技 + 价值 + 现金”3:5:2 最稳

港股通科技是 “进攻武器”,但不能全仓押。我现在的组合是 “30% 港股科技基(019934 占 24%)+50% 价值股基 + 20% 货币基”,这是试了 6 次调整出的 “攻守配方”。

2025 年二季度科技股涨 12%,019934 带我赚 2.9%;三季度科技回调 4%,价值股基涨 3%、货币基涨 0.5%,组合没亏还赚 0.3%。要是全仓科技基,三季度就亏 4% 了。普通人配港股科技基,仓位别低于 15%(没进攻性),别高于 30%(风险太高),这样既能赚成长收益,又能抗波动。

3. 啥时候买?看这两个指标就够了

别天天盯盘猜涨跌,看两个指标就行:一是南向资金净流入,单月超过 50 亿就说明资金在进场;二是指数估值,PE 低于 25 倍就是机会。

2025 年三季度南向资金净流入 520 亿,指数 PE22.3 倍,完全符合买点。我一般等指数回调 5% 以上就补仓,比如 10 月 18 日指数跌 2.1%,我补了 1000 块,现在已经赚 2.3%;9 月 26 日跌 3.2%,补了 3000 块,赚了 8.7%。

4. 啥时候卖?满足这三个条件再出手

持有 019934 一年,一次没卖过,不是贪心,是没到卖出点。我的卖出原则是三个 “触发”:指数 PE 突破 40 倍、单季度净利润增速低于 15%、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超 100 亿。

现在指数 PE 才 22.3 倍,三季度净利润增 38%,南向资金还在净流入,三个条件一个都没触发,根本没必要卖。表弟教我:“科技成长股要看 3-5 年周期,别赚点小钱就跑,真正的大肉在后面。”

5. 分红怎么处理?再投复利吓死人

一定要选 “红利再投”!2024 年买的 5 万 019934,至今分红拿了 2 次,累计 3200 块,全部再投买了份额。现在这些额外份额已经赚了 18%,要是当初取出来花了,就少赚 576 块。

算笔复利账:假设每年分红 4%,红利再投,10 年后 10 万本金能变成 22.3 万;要是提现花了,只能变成 14.8 万,差了 7.5 万。科技基长期涨得快,复利效应比黄金基还明显,千万别浪费。

五、避坑指南:这些亏我吃过,你们别再踩

1. 别买主动型港股科技基:费率高还跑不赢指数

2023 年买过某主动港股科技基,管理费 1.5%+ 托管费 0.25%,一年费率比 019934 高 1.4 个百分点。更气人的是 2024 年指数涨 22%,它才涨 15%,还不如买指数联接基。

主动基的问题在 “选股跑偏”:基金经理为了排名,会追涨杀跌买热门股,比如 2024 年重仓了没业绩的元宇宙股,结果跌 30% 拖后腿。019934 跟踪指数,成分股透明,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长期反而更靠谱。

2. 别混淆 “港股科技指数”:国证这只才是真龙头

市面上港股科技指数一大堆,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千万别乱买。恒生科技里互联网股占比 60%,今年涨得慢;国证港股通科技半导体占 35%、互联网占 30%,均衡多了。

2025 年以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涨 23%,恒生科技才涨 16%,差了 7 个百分点。019934 跟踪的国证指数,刚好踩中半导体和 AI 的风口,这也是它涨得比同类好的核心原因。

3. 别追涨杀跌:跌的时候才是加仓机会

2025 年 7 月指数跌 14.8%,评论区全是 “割肉” 的,结果跌完就反弹,现在比当时涨了 28%。我当时补了 4 万块,现在那笔钱赚了 4.2 万,比死扛不动多赚 1.3 万。

科技股波动大很正常,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近 5 年每年都有 1-2 次 15% 左右的回调,但每次回调后 3 个月内都能创新高。跌的时候别怕,反而要开心,因为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筹码。

4. 别天天盯盘:每周看一次就够了

2024 年刚买 019934 时,每天看 8 次净值,涨 2% 就兴奋,跌 1% 就焦虑,结果差点在回调时割肉。后来学乖了,每周三定投时看一次净值,平时根本不打开 APP,反而心态平和了。

科技股的趋势是按季度算的,不是按天算的。019934 近 1 年涨 28.42%,平均到每天才 0.07%,涨涨跌跌都是噪音。天天盯盘不仅累,还容易做出错误决策,纯属给自己找罪受。

5. 别加杠杆买:高波动 + 杠杆 = 加速亏损

身边有朋友 2024 年加杠杆买港股科技基,2024 年 10 月跌 8% 就爆仓了,本金亏光还倒欠券商钱。科技基本身波动就比黄金基大,加杠杆相当于 “放大风险”,赚钱时快,亏钱时更快。

投资是长期的事,019934 每年涨 20%+ 已经很不错了,10 万本金 10 年也能变成 62 万,够给孩子买房付首付了。没必要加杠杆赌一把,稳稳赚钱比啥都重要。

六、2026 年港股通科技还能涨吗?机构都在说这些大实话

1. 中金:2026 年指数能到 5800 点

中金 10 月 20 号刚发的研报说,2026 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有望突破 5800 点,比现在还有 23.9% 的上涨空间。理由有两个:一是半导体行业进入上行周期,二是互联网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工银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三季报里更乐观:“港股通科技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业绩增速持续提升,未来两年年化收益有望达 25%-30%。” 要是真能达到这个收益,我手里 20 万的 019934,两年能赚 12 万,比存银行强 10 倍。

2. 券商研报:半导体和 AI 是最大看点

中信建投 10 月研报重点提了两个方向:一是半导体设备,全球产能扩张带动需求,2026 年行业增速有望达 40%;二是 AI 算力,云计算企业加大服务器采购,相关产业链业绩会爆发。

019934 的前十大重仓股里,有 4 家半导体企业、2 家 AI 算力企业,刚好踩中这两个风口。表弟说:“指数联接基的优势就是‘风口不跑偏’,只要行业涨,基金肯定能跟上。”

3. 基金公司:南向资金还会继续买

易方达基金的策略分析师在访谈里说,现在 A 股和港股科技的估值差还没修复,南向资金每年至少会净流入 1500 亿到港股科技板块,未来 3 年都是 “资金净流入周期”。

资金是股价的 “燃料”,2024 年南向资金净流入 1200 亿,指数涨 22%;2025 年至今净流入 1800 亿,指数涨 23%;要是 2026 年真能流入 1500 亿,指数至少还能涨 20%,这比任何利好都管用。

七、新手必看:从 0 到 1 买港股科技基的全流程

1. 第一步:选对渠道,别被手续费坑

买 019934 首选天天基金网、支付宝这些大平台,没有申购费,销售服务费 0.15%/ 年,比在银行买省太多。银行渠道不仅申购费要 0.15%,赎回费也比大平台高 0.2 个百分点,10 万买卖一次多花 350 块。

千万别在不知名小平台买,2023 年有个朋友在小平台买港股基金,结果平台跑路了,本金都没拿回来。安全第一,手续费第二,这点一定要记住。

2. 第二步:怎么开户?3 分钟搞定

在天天基金网搜 “019934”,点 “购买”,跟着提示开户就行。需要身份证和银行卡,拍照上传,填个联系电话和地址,3 分钟就能弄完。开户后第一件事,把 “分红方式” 改成 “红利再投”,这个一定要改,复利的力量太可怕了。

要是嫌麻烦,支付宝更简单:打开理财页面搜 “019934”,用支付宝实名认证的身份直接买,连开户步骤都省了,适合新手操作。

3. 第三步:第一次买多少?1000 块起步

新手别贪多,第一次买 1000 块试试水,感受一下科技基的波动。等 3 个月熟悉了节奏,再慢慢加仓。我儿子第一次就买了 1000 块,现在每月定投 2000 块,已经赚了 3800 多块,比买游戏皮肤强多了。

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每月定投 500 块,别补仓;能扛住 15% 回撤的,每月定投 1000 块,跌 5% 补 500 块,循序渐进最稳妥。

4. 第四步:怎么看收益?重点看这三个数

打开基金详情页,重点看 “累计收益”“持仓成本”“跟踪误差”。累计收益是赚的总钱数,持仓成本越低越好,跟踪误差低于 0.3% 才合格。

我现在的 019934 累计收益 4.8 万,持仓成本 1.32 元,跟踪误差 0.21%,三个数都达标,所以拿着很踏实。要是跟踪误差突然变大,就得考虑换基了。

5. 第五步:遇到大跌怎么办?别慌,按这个步骤来

第一步:看南向资金,要是还在净流入,就不用慌;第二步:看指数估值,PE 低于 25 倍就是机会;第三步:有钱补仓,没钱躺平。

2025 年 7 月大跌时,我就是这么做的:查了南向资金还在买,PE 才 20 倍,补了 4 万块,现在赚了 4.2 万。记住,科技基跌的时候不是风险,是捡便宜的机会,千万别割在最低点。

八、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港股通科技是普通人的 “成长提款机”

玩基金这 8 年,见过太多人追完新能源追 AI,最后亏得一塌糊涂;也见过有人死磕港股科技基,每年稳稳赚 20%+。其实投资没有 “捷径”,但对普通人来说,选对指数联接基就是最靠谱的 “近路”。

019934 这只基,就像个 “靠谱的冲锋手”,行情好的时候能冲在前头,行情差的时候也能扛住压力。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跟着科技行业的成长慢慢变富,这就够了。

我打算把这只基当成 “孩子的教育金”,现在投 20 万,按年化 25% 算,10 年后就是 190 万,够孩子出国留学了。投资不是投机,是给未来攒底气。

最后给同持仓的兄弟说句心里话:别被短期波动吓跑,也别贪心赚快钱。港股通科技就像小树,现在看着不起眼,但只要扎根在业绩的土壤里,总会长成参天大树。拿着 019934,等着分红,等着指数涨,这份踏实,比啥都重要。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