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6 16:56:12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山东
23届打工人的港股科技投资笔记|2025最后3个月,我把工资结余押注这只联

#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前言:刚毕业一年,我为什么敢碰港股科技?

2023年夏天拖着行李箱入职时,我还是个连基金和股票都分不清的理财小白。第一个月工资到手,看着银行卡里扣除房租、通勤费后所剩无几的余额,突然生出一种“要为未来攒点底气”的冲动——不奢求暴富,只希望让每一分辛苦钱能比通胀跑得快一点。

从最初把所有结余放进货币基金,到后来试探性买过宽基指数,这一年多里踩过“追涨杀跌”的坑,也尝过“长期持有”的甜。直到2025年中,偶然刷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走势,再深入研究后,我果断把每月定投的核心转向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 。

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我看清了一个现实:我们这代人的财富积累,注定要和中国科技的成长同频。而现在,港股科技正站在“低估值+政策红利+产业爆发”的三重风口上,这或许是我们能抓住的、最稳妥的成长机遇。

深度解析:国证港股通科技,为什么值得长期蹲守?

作为理财新手,我不懂复杂的K线图,却认准了三个核心逻辑——好赛道、低估值、强支撑,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恰好把这三点都占全了。

1. 赛道够硬核:30只龙头,精准卡位科技升级主线

和很多人印象里“港股科技=互联网”不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简直是“科技精英天团”: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龙头,前十大权重股涵盖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合计占比高达75.68% 。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行业分布:互联网占比40%,半导体、创新药等硬科技占比35%,还新增了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板块标的,彻底避开了单一行业集中的风险。对比恒生科技指数,它的硬科技权重更高,2024年互联网监管风暴中最大回撤仅-26.3%,比恒生科技的-38.5%抗跌太多,对我这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新手太友好了 。

这些成分股不是虚有其名的“伪科技”,而是真金白银砸研发的实干派——指数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0%或研发费用率超5%,像中芯国际17%的研发费用率才稳稳占据权重席位 。对我来说,买这只指数,就是用少量资金“团购”了中国科技最核心的成长潜力。

2. 估值够便宜:历史低位,安全边际拉满

作为刚毕业的打工人,我最怕的就是“高位接盘”。但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现在的估值,简直是“地板价”:截至2025年9月,市盈率(TTM)仅22倍,处于近五年13.37%分位——也就是说,历史上有86.63%的时间,它的估值都比现在高 。

横向对比更能看出优势:纳斯达克科技股平均PE高达35倍,A股科创50指数PE更是超过100倍,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估值还不到A股的一半 。这种巨大的估值折价,不是因为基本面差,而是过去几年受地缘政治、流动性收紧等因素的错杀。

就像逛街遇到心仪的衣服打折,现在入手港股科技,相当于用打折的价格买核心资产。而且历史数据显示,港股科技板块在四季度平均超额收益达7.3%,叠加当前的流动性宽松周期,估值修复的概率相当高 。

3. 支撑够强劲:政策+资金+产业,三重共振

如果说低估值是“安全垫”,那政策、资金、产业的三重支撑,就是国证港股通科技后续上涨的“发动机”。

政策端:2025年7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规格堪比当年的“互联网+”战略,腾讯、阿里这些龙头已经深度参与交通、医疗等AI应用示范项目,政策红利正在加速落地。加上10月临近的四中全会要审议“十五五”规划,科技创新大概率会成为核心方向,港股科技作为AI落地的先发载体,必然会持续受益。

资金端:美联储9月已经启动降息,市场预计10月和12月还会各降25个基点,美元走弱让外资开始回流中概科技股,KWEB基金已经累计流入5.99亿美元。而南向资金更给力,2025年净买入额突破1.09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内外资共振的局面,给港股科技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 。

产业端:AI商业化已经进入爆发期,商汤“日日新”大模型接入超500家医疗机构,阿里、百度自研芯片逐步替代英伟达H20,国产算力闭环初步形成。半导体国产替代也在加速,华为昇腾芯片在云端推理市场市占率从12%升至25%,这些产业突破都会实实在在转化为企业盈利,推动指数上涨 。

新手视角:为什么选工银这只联接C,而不是其他?

研究完指数,我对比了好几只同类联接基金,最终敲定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核心原因就三个——门槛低、费率省、适配我的定投节奏。

1. 门槛友好,适合工资结余不多的打工人

作为刚毕业一年的新员工,我每个月能自由支配的理财资金也就1000多块。这只基金最低申购10元,最低定投也是10元,完全没有资金压力 。我现在设置的是每月发薪日(10号)自动定投1000元,既能强制储蓄,又不会影响日常开销,完美适配“小额多次”的新手理财节奏。

2. 费率划算,长期持有能省不少钱

基金费率看似不起眼,长期下来却能影响不少收益。工银这只C类基金的费率结构太适合我这种打算长期定投的人了:管理费率0.45%/年,托管费率0.07%/年,销售服务费率0.10%/年,而且在天天基金等平台申购费还能打0折 。

对比其他同类基金,它的综合费率几乎是最低梯队的。对我这种追求“积少成多”的年轻人来说,省下的费率就是额外的收益,长期坚持下来,复利效应会很明显。

3. 联接紧密,省心又靠谱

作为ETF联接基金,它的核心作用就是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不用我自己选股、择时,相当于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工银基金作为大公司,投研实力有保障,能更精准地跟踪指数表现,避免了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出现的“风格漂移”问题。

对我这种每天要忙工作、没太多时间盯盘的打工人来说,这样的“懒人理财工具”再合适不过——设置好定投后,我只需要偶尔关注一下指数的基本面变化,不用为短期波动焦虑。

2025最后3个月,我的具体投资规划

基于对国证港股通科技的看好,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我制定了“定投为主、灵活调整、不贪不慌”的三个月投资规划,核心原则是“用闲钱投资,扛住波动,长期持有”。

1. 定投节奏:每月1000元,雷打不动

我每个月10号发工资,当天会自动定投1000元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这个金额是我反复测算过的:扣除房租3000元、生活费2500元、通勤费500元、应急储备1000元后,剩下的1000元用于定投,既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又能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

之所以选择定投,而不是一次性买入,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法精准判断市场底部。定投能通过“摊薄成本”降低风险——市场下跌时,1000元能买更多份额;市场上涨时,份额增值,长期下来能平滑短期波动,特别适合港股科技这种有潜力但波动较大的板块。

2. 仓位管理:不重仓,留足安全边际

目前我的理财仓位是这样分配的:60%投工银这只联接基金(核心成长仓位),30%买货币基金(灵活备用),10%买债券基金(稳定收益)。这样的配置既能让我抓住港股科技的成长红利,又能通过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对冲风险,就算港股科技短期回调,也不会影响我的整体财务状况。

2025最后三个月,我不会追加定投金额,也不会轻易减仓。除非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指数涨幅超过20%,我会赎回20%的份额锁定收益;二是指数回撤超过15%,我会暂停定投1-2个月,观察基本面是否发生变化,避免恐慌性割肉。

3. 心态管理:关注长期,忽略短期波动

作为新手,我之前也犯过“追涨杀跌”的错——看到基金涨了就赶紧加仓,跌了就慌着赎回,最后亏了不少。现在我明白了,投资港股科技看的是3-5年的长期趋势,而不是3-5天的短期波动。

接下来三个月,我打算每月只看一次基金净值,每季度研究一次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基本面(成分股盈利情况、估值变化、政策动态)。平时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努力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毕竟对年轻人来说,本金的积累和投资能力的提升,比短期的涨跌更重要。

写给同是23届打工人的心里话

刚毕业的时候,我总觉得理财是“有钱人的游戏”,自己这点工资根本没必要折腾。但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明白,理财的核心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有没有规划”。我们这代人面临着房价、通胀等压力,单靠死工资很难实现财富自由,学会让钱生钱,才是给自己未来最好的保障。

选择港股科技,不是因为我贪心,而是因为我相信中国科技的未来。从AI商业化到半导体国产替代,从创新药突破到智能汽车崛起,这些产业变革正在我们身边发生,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恰好给了我们一个低成本参与的机会。

当然,我也知道投资有风险。港股科技可能会因为地缘政治、美联储政策变化等因素出现回调,甚至可能套牢一段时间。但对我来说,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既要学会享受上涨的喜悦,也要学会承受波动的考验。

最后想跟大家说:理财就像打怪升级,没有人一开始就会。与其羡慕别人的收益,不如从现在开始,用小额资金尝试,慢慢积累经验。2025最后三个月,愿我们都能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抓住属于自己的投资机遇,让每一分辛苦钱都能慢慢增值,为未来攒下更多底气。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我的规划只是个人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哦~

#23届打工人理财 #港股科技投资 #工银基金 #基金定投 #新手理财 #国证港股通科技 #资产配置 #年轻人理财#晒收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