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留言第21天,$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木瓜认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未来走势较为乐观,具备较大的上涨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
从估值角度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修复空间。截至2025年9月,该指数市盈率仅22倍,处于近5年13.37%分位;市净率3.15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科技股均值(PE35倍) 。生物科技板块PE仅18倍,半导体、医药等硬科技细分领域估值仍处历史低位。这种估值错位为后续上涨提供了充足动能,历史数据显示,港股科技板块在四季度平均超额收益达7.3%,叠加当前流动性宽松周期,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
流动性方面,美联储9月启动降息后,市场预计10月和12月将再各降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 。作为离岸市场,港股对美元流动性变化高度敏感,历史上降息周期中科技成长股往往领涨 。当前外资已连续六周流入中概科技股,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09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内外资共振的局面有望推动指数延续升势 。
产业趋势上,硬科技与AI双线并行,为指数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AI商业化加速,商汤“日日新”大模型接入超500家医疗机构,医疗AI渗透率从5%跃升至18%;阿里、百度自研芯片逐步替代英伟达H20,国产算力闭环初步形成 。同时,国产替代也取得突破,华为昇腾芯片在云端推理市场市占率从12%升至25%,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1% 。此外,指数涵盖的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企,随着AI+医疗、基因编辑等技术落地,医药板块有望复制科技股的估值重构路径 。
政策方面,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明确支持AI、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香港《财政预算案》加码科技研发补贴,202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目标提升至3.5%,这种政策倾斜将推动优质科技企业持续获得资源倾斜。
从指数特性来看,相较于恒生科技指数,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互联网权重降低20%,硬科技权重提升至35%,且单只成分股权重上限15%,避免了腾讯一家独大 。这种分散化设计使其在2024年互联网监管风暴中最大回撤仅-26.3%,显著优于恒生科技的-38.5%,当前指数近1年波动率低3.2个百分点,更适合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 。
然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也面临一些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方面,中美在半导体、AI等领域的博弈可能升级,出口管制政策变化可能对中芯国际等企业产生影响 。国内政策不确定性方面,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生物医药集采等政策可能阶段性压制板块估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