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你好,我是地球村的木同学。私认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作为港股科技板块的核心标的,其后续表现与2025年最后三个月的投资策略具有相关性。
一、指数核心竞争力与后续增长动能
1.成分股结构优化与产业前瞻性
指数聚焦30只港股通科技龙头,通过“研发投入+营收增速”双重筛选机制,动态纳入高成长标的。2025年二季度调仓新增寒武纪等AI算力企业,剔除消费电子落后产能,使指数AI相关权重提升至60%以上。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高度集中头部企业的技术垄断红利。与恒生科技指数相比,其独特优势在于纳入12.7%的医药生物板块,形成“科技+医疗”的抗周期组合,在202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较恒生科技少回撤16个百分点。
2.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当前指数市盈率(TTM)约为22倍,处于近五年13%左右的历史低位,市净率(PB-LF)3.15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35.65倍PE)和A股创业板(40倍PE)。若对标恒生科技指数历史中位数30倍PE,潜在估值修复空间超30%,叠加成分股15%左右的盈利增速,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
3.政策与资金双重催化
政策层面:国内“人工智能+”行动、集成电路税收优惠等政策直接利好半导体、AI算力企业;香港《生成式AI技术指引》规范行业发展,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
资金层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2025年9月降息25BP),全球流动性宽松推动外资回流新兴市场,港股科技板块成为配置重点。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
4.产业趋势与业绩验证
AI技术深化:AI服务器渗透率仅15%,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中报业绩亮眼:2025年Q2资讯科技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其中硬件增速达68.15%,软件服务增速19.59%,AI相关业务贡献显著。生物科技板块营收平均增长40%,创新药出海加速。
二、2025年最后三个月投资规划策略
1.核心配置策略
仓位管理:将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木同学选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 )作为权益资产核心配置,占比15%。当前估值低位已经逐步加仓,确保成本摊薄效果。
2.细分赛道聚焦
AI算力与半导体:重点关注国产替代核心、AI芯片突破等标的。
创新药与生物科技:港股部分药企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领域的突破,形成对宏观周期的对冲能力。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营收增速达40%,显著跑赢大盘。
智能汽车与消费电子: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物联网领域的布局,受益于“AI+硬件”融合趋势。
所以综上,木同学认为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高成长+低估值”的双重优势,已进入配置黄金窗口期。2025年最后三个月,木同学尽量以中长期视角布局,重点关注AI算力、半导体、创新药等核心赛道,通过分批加仓、动态再平衡等策略,在把握科技浪潮机遇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工银瑞信基金


#晒收益#
